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是我国古老栽培树种之一,分布范围很广,用途极为广泛,经济效益很高。杏树极易成花,但其开花早,易遭晚霜危害,轻则造成减产,重者甚至绝收,因此杏常有“十年九不收”之说。据调查,北方杏主产区,造成杏年际产量不稳的主要因素是冻花。本研究分别以优良品种金太阳、美特杏和凯特杏作为试材,采用氮离子注入法将沙冬青抗寒基因(AmGS)导入体内,取得结果如下:1杏品种与N~+浓度对嫁接成活率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对变异率的影响也不相同, N~+浓度越高变异率较高, DNA浸沾40 min效果较好。不同组合处理对茎节长度的影响差异不太显著,大部分数值集中在1.3cm左右。处理后叶片有明显变化,低浓度N~+处理对叶片的生长影响不大,叶片的变异程度随N~+浓度增大而加大,叶片出现畸形或开裂,严重者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N~+处理后的坐果率普遍较低,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他处理影响不大,果实发育的差异在处理间表现不明显,甜度差异也比较不明显。2 N~+注入转化外源基因分子检测分析可知,N~+浓度关系对转化率的影响最大,三个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大小分别为N~+浓度>DNA浸沾时间>品种,N~+浓度越高,浸沾DNA的时间短,转化率越高。3从转基因变异株系抗寒性生理测定结果表明,转化抗寒基因的变异植株在低温处理下电导率低于对照且温度降低差异变大,半致死温度LT50降低,膜保护性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和丙二醛含量的下降,代表转化植株抗寒性得到提高。4转基因杏果实对环境影响,经对鸡群与羊群饲喂,没有发现明显病症,检测血常规得出,淋巴细胞比率,中间细胞比率都有所增加,而中粒细胞、粒细胞明显增加,可能动物取食水果对肠胃有些影响,使得动物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并未对动物造成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