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MW机组低NO_x改造前后SCR脱硝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24834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针对某电厂630MW#2机组SCR脱硝系统,围绕着SCR脱硝催化剂和烟气参数及分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针对SCR脱硝系统NO_x改造前后的烟气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烟气参数对脱硝系统性能的影响,揭示了SCR脱硝系统的运行特性。为了保证脱硝效率,运行中,要将锅炉烟气温度控制在催化剂活性窗口范围内;降低烟气流速、烟尘质量浓度,同时密切关注脱硝系统前后压差,及时吹扫,防止发生催化剂中烟尘沉积或者堵塞;保持烟气入口NO_x浓度低于设计值,防止持续超过设计值运行或瞬时超标;根据系统脱硝效率的要求,调整设备喷氨量,使系统中氨氮摩尔比略大于脱硝效率的要求,同时密切关注系统的氨逃逸量,防止造成大量的氨逃逸。催化剂是SCR脱硝系统的核心,基于SCR系统单层催化剂脱硝效率模型和催化剂失活模型,建立SCR系统脱硝效率模型,分析SCR脱硝催化剂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当SCR系统中氨氮摩尔比小于1时,在任一时刻,各层催化剂的脱硝效率与氨氮摩尔比呈线性比例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脱硝效果基本吻合。由于各层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不同,随着运行时间的变化各层催化剂的脱硝效率呈曲线变动。增加第三层催化剂后,机组达标排放的时间变长,有利于机组长期平稳的运行。基于SCR系统脱硝效率模型,假设SCR烟气中反应物在一定区间内随机平均分布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证明:烟气中氨氮摩尔比分布不均匀性对SCR系统的脱硝效率和氨逃逸量的影响较大。当氨氮摩尔比分别为0.8、0.815、0.9、0.915时,氨氮摩尔比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大于14.70%、13.37%、6.65%、5.36%时,模拟计算得出脱硝系统中氨逃逸量会开始迅速增加,且SCR系统中的氨氮摩尔比越大,氨逃逸量越大。将此模型与工业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最后,基于SCR系统脱硝效率模型与催化剂失活模型,结合SCR脱硝系统的排放要求,对SCR催化剂的寿命和更新周期进行预测。三层催化剂中,催化剂层越在前,受到的烟气的冲刷越大,磨损最严重,失活速率越快。当催化剂层不能相互更换时,通过模型预测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发现,更换第一层催化剂并非运行时间最长的方案,需要通过计算预测来确定更换哪一层催化剂。若催化剂层之间可以相互更换,最经济的方式就是,将活性最差的催化剂进行更换,并按照更换后的催化剂的活性,从前到后,按照催化剂活性由差到好的调整安装。
其他文献
日前,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同提案人、相关部门坐在了一起,协商如何使收入阶层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本文根据目前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不足提出了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从实验项目安排、实验成绩评定和实验室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煤炭工业提出了双重任务:一方面,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国大局,为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充足、清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