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降运行的航迹生成、跟踪与优化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民航业逐步迈入其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节能、减排与降噪的要求,实现绿色飞行,已成为民航业关注的焦点。鉴于此,国外纷纷针对连续下降运行这一新技术,开展了基于航空器四维航迹的相关验证分析工作。四维航迹是实现基于航迹运行理念的核心与关键,其能够确保在高密度、小间隔与大流量的空域运行条件下有效实施空中交通管理。为此,本文针对连续下降运行的四维航迹生成、跟踪与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连续下降运行的垂直剖面,构建特殊的航空器意图模型,结合质点模型、性能数据与气象模型,利用反向积分策略,基于四阶龙格库塔法,实现连续下降运行的航迹生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剖面与模拟机生成的剖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次,基于LNAV/VNAV的制导逻辑与控制逻辑间转换的制导选择表,提出了连续下降运行的四维航迹跟踪方法。通过高度、速度选择相应的制导选择表,依托航迹误差与阈值间的关系选择相关的制导逻辑,通过增益来控制航空器的坡度角、推力和阻力,从水平航迹、垂直航迹两个方面实现四维航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跟踪后的航迹与参考航迹基本吻合,尤其在水平制导与高度剖面的跟踪方面表现优异。然后,基于高斯伪谱法,提出了连续下降运行的航迹优化方法。四维航迹优化的本质为最优控制问题,故而以油耗或时间为目标函数,运用高斯伪谱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优化的连续下降的剖面。最后,针对四维航迹分析,基于上述理论,结合蒙特卡洛仿真技术,实现了航迹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ATAGA进场航班为例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在无管制员与飞行员干预的情况下,现行30公里管制移交间隔实施连续下降,起始进近定位点处航空器间隔大于12公里的概率为99.78%,能够满足运行安全要求。
其他文献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玉米中的总砷,其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式有常压湿法处理、干法处理、微波处理和高压处理等几种。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上述4种消化方式
影响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钯纳米粒子(PdNPs)的结构与形貌和其在载体上的分布以及PdNPs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制备方法和过程控制是研究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的重点。本文以Na_2PdCl_4为钯源,活性炭、介孔分子筛SBA-15、微孔分子筛SAPO-11和SAPO-34四种多孔结构材料作为载体,利用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负载型纳米钯催化剂。通过UV-Vis、N_2物理吸附、FTIR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海量数据与信息的传播与交互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密,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于信息进行安全加密和防伪引起了
近几年镇江工业发展迅猛,汽车持有量剧增,由此带来的酸性物质排放也迅速增加,对我市的水体、森林、农作物、古迹以及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以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