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中跨国公司投资行为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描述石油化工产业链的特征;分析石油化工行业十年增长的趋势和驱动因素;刻画四大国有企业在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市场力量和竞争格局.描绘跨国公司在油品销售、乙烯工业、有机中间体、合成树脂和塑料、合成纤维、精细化学品等领域投资分布,以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诠释投资动因.揭示跨国公司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投资的特点和趋势:在华投资的定位不断升级;注重石油化学产业链的整体构建,由点状的分布转向系统的布局;金融市场与实业投资并举,形成战略联盟;投资方式多样化,组合运用独资合资方式;投资发展阶段表现为市场探索阶段、战略进取阶段和市场主导阶段.剖析跨国公司投资中权衡的因素,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具有地点竞争优势在化学工业园,基于对政策倾向、生产要素条件、市场需求要求、相关和支援性产业以及竞争对手的行业分布的考虑.采用产业博弈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大型乙烯项目的投资行为,以领导者—跟随者模型阐述并预测国内厂商和跨国公司对乙烯产量的选择,认为中外厂商产能接近是乙烯产业间竞争结果.用鹰鸽模型揭示中外在乙烯项目的投资比例为50﹪:50﹪的选择,认为中外各持一半的投资比例是乙烯产业长期竞争演化的结果.
其他文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陷入了通货紧缩,物价持续走低,GDP增长率不断下降,旨在治理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该文在总结西方和中国经济学家对
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新经济"奇迹两者之间所形成的鲜明反差,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动力以及21世纪经济金融发展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新经济"之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金融混业经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美、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放弃了对金融分业经营的严格规定,允许金融机构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