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农村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区域农村社会发展差距明显:区域农业资源与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距不断拉大。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差异显著,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在短期内尚难以消除。因此,科学地分析差距成因,积极寻找对策,是缩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 本论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关键因子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分析,得出造成我国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禀赋与生态环境、地理区位、历史基础、政策支持、体制与市场环境、文化因素、科技因素、农业投入等因素。论文以各区域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主变量(Y),选择了31个指标为因子变量(X),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部地区达到显著水平以上的关键因子有21个,中部地为20个,西部地区为19个。通过进一步筛选,得到了12个因子是影响区域农村发展差距的关键因子:他们是人均非农行业总产值、农机总动力、化肥农药和薄膜、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土流失治理和除涝治碱面积、公路交通密度、人均农村用电量、人均水库库容量、粮食单产水平。 与此同时,论文选择了广东省新兴县、河北省曲周县、陕西省安塞县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新兴县、曲周县和安塞县在人口、经济、社会、生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新兴县的农村发展水平高于曲周县和安塞县;(2) 新兴县的农村发展水平在三县中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以及对教育的投入水平较高,这些因素是造成三个县农村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 在总体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论文从政策、市场、科技三方面提出了要缩减区域农村发展差距,应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心,通过:建立区域利益公平的协调发展机制;下决心强化中央政府干预能力保障中西部的跨越发展;实施中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战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培育中西部的区域农业特色产业;落实以工促农,加快中西部产业升级;提升非农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加快科技进步,以科技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农村协调发展的初步建议。
其他文献
劳资关系乃为社会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体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劳资关系其实是个依存相关、互利合作的共生系统,起核心价值理念应
后进生问题是困扰学校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难题。要想转化后进生我们应掌握适当的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之以爱;并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赞美和宽容。
2008年的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和居民生活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政府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平抑物价,控制通货膨胀。澄清了对物价认识的理论误区,分析了物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最
为改变我国北方地区传统供暖给人们带来的诸多不便,通过对ZigBee技术的分析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楼宇温控系统设计方案。本系统可应用于楼宇温度的集中控制。实际
本文针对工学结合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电子电工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问题;第三部分讨论了如何
在我国相关教育法法律条令中规定,高校的自主管理必须依照国家法律,高校的章程是高校自主管理和约束监督的根本依据[1]。高校学生管理实现法治化是涉及教育、管理、法律学这三
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流通行业,作用越来越大。同时,审计风险模型不断演变,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日益流行。在商品数据丰富的流通行业,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