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二元制的社会结构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的养老保险的发展,使社会发展不平衡,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来看,广大农村居民并没有完全享有充分的养老保障权。长期以来,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体制,导致了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仍然以来不稳定的家庭养老。本文以济南市天桥区为例,重点研究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完善新时期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在法制逐步完善的今天,农村养老保障存在政府投入不足、老龄化高、社会保障不足、家庭养老弱化等问题。我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应在巩固和提高家庭养老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社会养老进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居民权益,享受平等的养老保险待遇。本论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相关的概念,指出了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重点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总结了农村养老保障的几种基础理论。经济学方面主要包括代际经济交换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学方面主要包括家庭养老理论、差异格局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济南市天桥区的养老保障制度概况,包括天桥区的自然概况和经济发展概况,天桥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既有农村有又城市的行政区,城乡以黄河为界自然分开,导致南北发展不平衡。在这一部分里,介绍了天桥区的养老保险发展的基础和发展历程。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当前天桥区的农村养老的模式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天桥区依然是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为主,然而面临的养老问题却比较严峻。因为天桥区是城乡结合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土地大量减少、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增多,农民增收困难。而现行的保障制度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不能接续,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本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本区的经济发展。第五部分从经济原因、思想原因、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了天桥区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深层次原因。在经济方面,作为一个城乡结合行政区,天桥区近几年仅注重黄河以南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而对黄河以北的农村部分政策倾斜少,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养老体系不能对接,而进城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又使农村养老保险退保严重,农村养老保险走向恶性循环。同时农民传统观念守旧也是重要原因。第六部分主要分析解决天桥区农村养老保险的方法。首先需要政府发展新农保,建立适应天桥区实际的城乡融合的养老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多,失地农民多的现状,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土地养老作用。建立不同的养老保障基数,使各种收入水平的农民自由选择,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