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齐齐哈尔市居家失能老人与照护者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建设和完善本市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完善老龄化社会服务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铁锋区、建华区三个主城区的居家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失能老人一般资料调查表与失能老人照护者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失能老人照护者负担量表与失能老人长期健康护理需求调查表,选取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500名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SNK法进行多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计数资料用频数(率/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不符合χ~2检验条件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失能老人476例,其中轻度失能288例,占60.50%,中度失能113例,占23.74%,重度失能75例,占15.76%。失能老人年龄分布范围60~87岁,平均年龄73.52±2.23岁。失能程度在年龄、居住情况、照护情况、人均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能程度越重的失能老人年龄越高、与家人合住的比例越高、有照护的比例越高,人均月收入越低。失能程度在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居住地点、社会/医疗支持、养老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失能老人患有慢性病的情况,经医生确诊的慢性病为高血压(60.71%)、脑血管病(51.89%)、心脏病(33.82%)、糖尿病(30.88%)、气管炎(29.62%)、消化系统疾病(29.20%)、关节炎(16.39%)、肿瘤(13.87%)、颈/腰椎疾病(8.82%)、老年痴呆(5.67%)。失能老人中未患有慢性病62例,占13.03%,患有1~2种慢性病298例,占62.61%,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116例,占24.37%。失能程度越重的失能老人慢性病患病数量越多(χ~2=35.4471,P<0.0001)。3、有照护者的失能老人414人,其中男性89人,占21.50%,女性325人,占78.50%;年龄46~55岁,共239人,占57.73%;学历初中及以下,共302人,占72.95%;婚姻状况中已婚/同居者,共346人,占83.57%;照护者身份以雇佣者居多,共219人,占52.90%;全职工作状态319人,占77.05%;每天照护时间在4~8小时,共232人,占56.04%。照护者负担平均得分49.30±16.6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照护者年龄、照护者每日照护时间、失能老人慢性病情况、失能程度是照护者负担的影响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照护者年龄越大、照护者每日照护时间越久、失能老人患有慢性病数量越多、失能程度越严重对照护者负担影响越重,对照护者负担影响由大到小的变量依次为失能程度、失能老人慢性病情况、照护者年龄、照护者每日照护时间。4、失能老人长期健康护理需求总分为(61.39±9.51)分,得分最高的是医疗保健服务(19.74±4.12)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水平、居住情况、照护情况、人均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失能程度是失能老人长期健康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失能老人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独居、无照护者、人均月收入越高、患有慢性病数量越多、失能程度越严重的失能老人长期健康护理需求越大。结论1、齐齐哈尔市失能老人失能程度越重其年龄越高、与家人在一起居住以及需要照护的比例越高,人均收入越低。2、齐齐哈尔市失能老人普遍患有慢性疾病,失能程度越重患有慢性病数量越多。3、齐齐哈尔市失能老人照护者负担处于中等水平。照护者负担的影响因素为照护者年龄、照护者每日照护时间、失能老人慢性病情况、失能程度。4、齐齐哈尔市失能老人对长期健康护理需求处于中等水平,需求最高的是医疗保健服务。年龄、受教育水平、居住情况、照护情况、人均月收入、慢性病情况、失能程度是失能老人长期健康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提示政府相关部门应以失能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构建适合本地失能老人的长期健康护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