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披露有用吗? ——基于文本分析方法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的概念被提出后,大量的学者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的文献都证明了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绩效,甚至与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也是十分重视的,证监会制定了相应的披露准则,强制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状况的相关信息在年报中进行披露。既然公司治理十分重要,并且相关的监管部门对相关信息披露也有强制要求,那么公司治理的信息既应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也应该是上市公司积极披露的信息,并且披露也能为上市公司带来好处。那么,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是否真的起作用呢?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基本都采用了人工阅读方式对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丰富了相关领域的文献;并且本文利用计算机对公司治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文本分析,解决了前人研究由于采用人工阅读方式存在的小样本的限制和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基于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公司治理章节的四个文本特征,即文本的长度、具体性、情感倾向和与上一年的文本相似度,实证分析年报中的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本文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披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公司治理章节的四个文本特征——文本的篇幅、具体性、情感倾向和与上一年的相似度分析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披露状况,并且检验了可能会影响公司治理披露的因素;然后,利用上市公司实际发生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变化和公司绩效的变化的情况,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的披露是否积极反映了相关公司治理变化情况,以及公司治理的披露是否会发生变化以应对的绩效变差的消息,进一步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作用;最后,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是否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积极的披露公司治理状况,仅仅是为了遵循披露的强制要求而按照规则的最低要求进行披露,并且对于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也没有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实际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初中教材中的回忆性散文与教学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篇目众多,其中回忆性散文所占的比例不低,一共入选了11篇,集中在七、八年级。在教材中正式对回忆性散文进行系统性编排的是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这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很明确地提出了回忆性散文这一概念。七年级的选文《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的思考探究二要求学生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教材在有
期刊
“经义决狱”产生于先秦“礼法并用”的文化土壤。秦汉以来,法律文化发生了重大转折,特别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法律制度、理论都自觉向儒家靠拢,而儒家思想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六经,六经之中最便于操作的便是《春秋》。自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到之后的“引经入礼”“经义决狱”,这种转变是很自然的,也是法律儒家化的基本表现之一。经过数百年的积累,“经义决狱”思想和司法实践逐渐成熟,并在魏晋南北朝得到进一步的繁
“唐日”的说法,常见于日本法律史学界对于唐代与日本古代比较研究中,通说认为“日本古代”所指为日本古坟时代或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后期,本文中则选取其中奈良时代(公元710年—公元794年)至平安时代后期(公元794年—公元1192年)为对象与唐代进行比较研究,这段时间又被称为是日本的“律令制时代”。亲属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礼记?大传》载:“六世,亲属竭矣。”。亲属体系主要包括
学位
学位
学位
商学院(Business School)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较特殊的一员,更加贴近市场、更加国际化,既要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又要依靠自身能力通过MBA、EMBA和高层培训项目进行招生盈利,并吸引校友和企业捐赠来获取足够的资金保障学院的发展需要。当前形势下,商学院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参与国际认证和排名、提升声誉等压力,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商学院信息化发展
自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高阶理论后,学术界涌现出大量关于高管特征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但大部分文章仅停留在人口背景特征层面,鲜少有文章从管理层性格特征视角进行探讨。随着行为心理学影响的扩大,近年来,自恋特征逐渐受到关注。因此,本文分别从企业投资行为、融资行为与会计稳健性三个方面考察CEO自恋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现存文献表明签名大小与自恋特征具有关联性。本文以2007-2016年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镇与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减少,务农劳动力老龄化与弱质化趋势加强,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上升,使“如何种地”成为困扰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给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滞后,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低于预期,小规模与细碎化经营格局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使发展农业服务规模经营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与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凸显,对于保障国家粮
本文以только、кстати、разве为例,探究俄语话语标记语语义中常体和变体的相互联系。传统语言学认为话语标记语意义抽象灵活,脱离语境不好把握,对только、кстати、разве这类单位主要进行词典多义描写、逻辑分析或者研究它们的情态和语用方面。但这些研究很难回答:为什么语言载体要用同一个单位来表达如此多的意义(用法、功能)?什么保证了一个话语标记语不同用法(意义)之间的联系?换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