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基。资金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之一,作为资金资源的最大配置方,资金的配置效率不仅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效率、利润的增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也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稳定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银行业的发展也同样步入到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双重冲击的大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愈加强大的压力,只有提升核心业务效率,才能更从容应对来自内、外环境带来的危机,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革转型,获得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基于此,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和经营特点,本文以其最为核心的贷款业务为研究方向,将贷款业务流程划分为贷款资金筹集和贷款发放两个阶段,研究对象方面,选取了代表性强的16家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运用两阶段关联的DEA模型,测度了各家上市银行2010年至2014年间各阶段的效率与综合效率,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效率提高的建议,具体结构如下: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压力,并强调指出商业银行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紧迫性;接着,归纳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现有文献对银行效率研究的不足之处;之后,在理论与方法章节中,重点阐述了经济效率、银行效率的基本理论以及已有文献中的各类研究方法;在第三部分中,分析了银行贷款效率研究的DEA方法、指标数据的选取以及测度模型的构建,并在第四部分种进行了详尽的论证分析;在本文的最后两个部分,结合贷款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在贷款效率的实证分析中,主要研究结论总结可总结为以下四点:第一,贷款资金筹集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水平较好,而存款吸纳仍旧依赖于规模,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综合效率表现更优;第二,贷款发放阶段,因受不良资产率增大等压力,商业银行整体效率较低,城商行在此阶段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占有一定优势;第三,综合比较,我国商业银行整体效率水平呈稳定态势,但短期易因受到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而波动,各家银行效率的差异较为明显;第四,贷款效率影响因素方面,Tobit回归结果显示,GDP增长率、广义货币M2增速、不良贷款率、总资产规模均对效率有着很大影响,而非利息收入和存贷比两项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首先,本文将以往对商业银行整体效率的研究方向“分解”,以核心业务为研究对象,对银行内部贷款业务关联流程进行细化研究,并找出了银行低效率和影响因素的内在具体原因;其次,更加完善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对应的章节中,详细解释说明了每个阶段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取,包括每个指标的权重调整,同时,以贷款总额作为中间变量,衔接贷款资金筹集阶段和贷款发放阶段,更贴近于银行实际的运营流程;最后,本文从外部经济政策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影响银行贷款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证实内、外部因素均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