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建筑作品属于法定受保护的作品类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9款将建筑作品定义为“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然而这样的规定将建筑作品的表现形式限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导致了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不能归入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这也意味着,他人未经许可对建筑设计图、模型进行侵权使用时,专有权利人无法获得建筑作品的侵权保护。此外,法律并未明确建筑作品的独创性表达之内涵,这也导致了司法实践对受保护内容是否属于建筑作品的认定出现混乱,侵权认定的前提出现漏洞。在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中,“接触+实质性相似”的标准尚有模糊之处,有待进一步阐释。因此,对于建筑作品的侵权仍然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本文第一章是问题的提出。基于司法实践和理论争议提出了三个大问题:首先是申请保护客体能否落入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也即建筑作品表现形式是否应当仅限于建筑物、构筑物;其次是申请保护客体是否符合建筑作品独创性认定的相关问题,我国法律对建筑作品独创性内涵的规定尚不明确,理论中对于独创性标准的高低有分歧;此外是关于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问题括建筑作品的“接触”和“实质性相似”的认定标准尚有争议,符合建筑物由立体‐平面的合理使用条件也有分歧。第二章是对申请保护内容能否落入建筑作品的保护范围建筑作品的回答。申请保护内容首先应当属于建筑作品,方可存在侵权问题。为明确该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国际条约和外国立法中关于建筑作品表现形式的规定,得出分别保护和三者统一保护的情况都存在的结论;然后笔者研究了建筑设计图和建筑模型的实质,认为建筑设计图同时具有建筑作和图形作品的双重属性。而建筑模型因受保护的内容只有其立体造型,所以仅能或归为立体作品或归为建筑作品;最后分析了建筑物、建筑设计图、建筑模型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的转换构成的是复制行为而非演绎。第三章是研究了符合何种标准的申请保护客体才具有建筑作品的独创性。笔者首先研究了现行法律和外国立法中“建筑作品独创性表达的实质”,认为建筑作品独创性的实质是“建筑设计要素和空间的安排与组合以及全面形式”,并且不包含单纯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对于独创性程度的要求而言,笔者通过分析“审美意义”的规定、结合建筑作品的发挥空间,论证建筑作品的独创性应是“较低标准”。此外建筑作品的独创性还应当排除实用功能和惯常表达。第四章是对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建筑作品的侵权认定主要包括成立“接触”事实、以及被诉内容与请求保护客体构成“实质性相似”。笔者认为司法实践中对于接触的推定不应当以发表为条件,而应当以高度盖然性为标准例如“建筑设计图的证据性相似”;对于实质性相似的认定,通过对比“整体观感法”和“分离分析法”,笔者认为应当在分离过滤的基础上以整体观感为主。此外,对建筑物进行由立体到平面的使用,在特定情形下构成合理使用而不构成侵权。笔者通过分析合理适用制度第(十)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1与外国立法中的室外建筑物合理使用的规定,认为部分司法实践对“再行使用”有误解,对其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指对建筑物以平面方式进行复制后的发行、公开传播等使用行为;关于其合理的范围和方式应当以何为标准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其他合理使用条款以及美国的“四要素”检验法,认为不应当以商业性为排除标准而应当以冲突替代性为标准。结语部分对前述的问题和答案进行了总结,厘清了申请保护客体应当符合建筑作品的表现形式、满足独创性表达的要求,明确了“接触+实质性相似”的侵权判定标准,以为建筑作品的侵权研究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黑陶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萌芽阶段中国新石器时代,其最初的出现并非工艺形式而是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特征,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但大多以复杂造型和精细做工为主,在装饰手法上采用镂空和打磨的艺术表现。黑陶现代刻划技艺是在黑陶镂空和雕刻的装饰手法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其构图严谨,刀法豪放不失细腻,疏密结合,错落有致,韵律感强,具有其独特审美和较高艺术表现力。本文以黑陶刻划技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黑陶刻划技艺
随着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日益增强,水稻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至今的时代要求,水稻大数据与水稻产业化正在逐步实现全面深度融合,各种各样的水稻信息系统应运而生,使用和推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有的系统开发出来,信息量不足,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确、没有实现信息推广的作用;决策者需求分析没做完善,在海量数据面前,使用者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一直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即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
近年来,神木县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却得不到有效改善,城市化步伐远远超过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因此每逢暴雨侵袭时,就会出现“城市观海”的现象。本文
波形钢板剪力墙兼具平钢板剪力墙优势的同时,具有抗侧刚度大、承载能力高、耗能能力强等优点。本文所研究的波形钢板剪力墙是由H型框架和内嵌波形钢板所组成。其中内嵌波形钢
棉花黄萎病是影响我国棉花生产最主要的病害,致病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m dahliae)。目前尚无针对这种病害的有效药剂,只能依靠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害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颁布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国内主流媒体多领域、全方位、高频次地曝光了国(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针对我境内人员开展间谍活动的案例,突出反映了高校师生是国(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重点关注的群体,因此高校师生出国(境)交流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江苏省S市高校师生出国(境)交流发生安全问题的案例出发,通过客观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有针对性的调研访谈,对S市4所高校的师生
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宗教场所持续地吸引着访客。由此,宗教旅游,也可以说一种文化遗产旅游,被认为最古老的旅游形式。宗教遗产旅游业在持续发展着,教堂,寺庙和清真寺等宗教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宗教意义,同时因为其娱乐、教育和文化价值。根据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估计,每年有3~3.3亿的访客拜访世界各地的主要圣地。为了有效地处理宗教文化遗产地旅游,并从这些遗址中获得更高的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零件形状越来越复杂,且零件的质量问题是在机械制造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零件的加工误差评定和误差补偿技术方面是零件质量的关键问题。
(L)-β-羟基异丁酸是合成维生素E等药物的重要前体。目前合成(L)-β-羟基异丁酸主要是采用化学的方法,其产物是(L)-β-羟基异丁酸和(D)-β-羟基异丁酸两种构型的外消旋体,使
人脸替换(Face Replacement)是近些年逐渐应用的一门新兴技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人脸替换技术是指,给定源图像/视频和目标图像/视频,将源图像/视频的人脸替换到目标图像/视频上去。人脸替换技术在隐私保护、虚拟现实、影视制作、大众娱乐等方面都有着日益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重建的视频人脸替换技术,实现了一个视频到视频的自动人脸替换系统,在视觉效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