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网络的表示学习及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学习技术(如稀疏学习、支持向量机等)已被成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分析等。最近,研究人员也将机器学习应用到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脑网络分析(分类)中,获得很好的性能。但由于脑网络数据本质上是高维的结构化数据,对其抽象表达和精确刻画,仍是这类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后续脑网络分析的基础。基于此背景,本文展开了面向功能性脑网络的表示学习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1)提出一种基于权值分布的自适应阈值化方法(称之为WDT),用于自适应地阈值化功能性脑网络。阈值化处理是脑网络分析非常基础的步骤,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单一值或者单一比例值方法对整个脑网络进行阈值化处理,从而忽略了脑区间连接的多样性,即不同脑区间的连接强弱(权重)不同,应该采用不同阈值进行处理。另外,在实践当中,并没有一个好的标准来确定相应的阈值或百分比,往往根据经验或者需要尝试大量可能的值来确定相应的阈值。基于此,提出的WDT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不同脑区间连接权重的分布信息,对每个连接能够自适应地确定一个最优阈值,从而能够更为精确的刻画脑网络。具体而言,对训练样本根据类标签(如病人和正常人)进行分组,对每一对连接利用不同组样本的权重分布自动确定相应的阈值。从而对不同的连接确定不同的阈值,刻画不同脑区间连接多样性。(2)提出一种多网络特征融合的表示学习方法。考虑到单一特征仅刻画网络的单一特性,而不同网络测量刻画不同网络特性,它们可能包含有用的互补信息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分析的性能。因此,在上一个工作基础上,对构建的阈值化的脑网络,提取了不同的网络测量,从不同角度刻画网络的连接特性,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多网络特征融合的表示学习方法,利用多核支持向量机(Multi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技术对多种网络特性进行整合。(3)将上面提出的模型用于脑疾病的分析。在两个公开的基于fMRI的脑疾病数据集上,即国际标准老年痴呆症数据集(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数据集(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200),分析了提出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提升脑疾病分类的性能。
其他文献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是实现智能化的根本途径。传统机器学习通常假设数据独立同分布,并需要足够多的标记数据以获得较好的学习器。随着机器学习技术向更多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周围的信息和数据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工作者们致力于探究快速、高效且精确的信
液压行驶系统因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度高、输出扭矩大的特点,近年来在农用履带式作业车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用履带式作业车辆采用液压传动方案代替一些复杂的机械传动中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具有合成简单、结构有序而且孔径可调、形状多样、比表面积大、易于功能化等优点而在化学、材料、生物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以卟啉及其衍生物为有机
基于图像和视频的行人检测是行人跟踪、行为分析、步态分析、行人身份识别等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视频监控、车
羊栖菜是我国的经济藻类之一,生长范围广,生物量大,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羊栖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率差、应用范围窄等。本研究以羊栖菜为
在我国诸多大型矿井中,为满足通风及快速掘进而在回采工作面采用多巷布置方式。待回采结束后,采空区两侧将遗留多条煤柱,势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煤柱回收事宜早已提上日程。而在煤柱回收时,工作面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空巷,导致煤柱回收工作十分困难。为此,回收煤柱工作面过空巷条件下矿压显现规律、覆岩破断运移机制以及此类工作面围岩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华润大宁煤矿二〇二综采工
本文主要针对一类非仿射非线性系统中未知迟滞干扰等问题展开研究,基于自抗扰控制,设计了两类神经网络和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并应用于金属切削机械系统。讨论分析了
健康监护系统通过采集生命体征数据,对患者健康进行实时监护,对各项健康大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进而及时采取措施以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
生态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必须了解人类行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实践唯物主义视角来看,人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