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我国一种重要检疫害虫,自1992年传入以来,对我国棕榈科植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菌之一。本文筛选了对椰心叶甲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研究了高致病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基于RNA-seq技术研究了白僵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发育时差异表达的基因,为应用白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奠定了理论依据。1:采用喷菌法测定6株白僵菌菌株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悬液喷菌,BB菌株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最强,喷菌10 d后,BB菌株处理其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4.67±0.89)%和(92.80±0.81)%,LT50为5.33 d;1-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4.34±3.33)%和(83.63±2.64)%,LT50为5.79 d;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6.07±1.16)%和(74.64±2.37)%,LT50为6.71 d;5龄以上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68±1.09)%和(72.33±1.76)%,LT50为6.98 d。BB菌株对该害虫各虫龄6d的LC50分别为:9.036×105孢子·mL-1、9.005×106孢子·mL-1、3.451×107孢子·mL-1、4.727×107孢子·mL-1。通过TDM模型分析,成虫死亡高峰期在2-4 d,幼虫在2-6 d。2:研究高致病力BB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种常用培养基中,PPDA培养基上BB菌株生长发育最好;产孢量为(11.18±0.10)×107孢子·cm-2,菌丝生长速度为(4.77±0.039)mm·d-1。BB菌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温度25℃-28℃时菌丝生长最快;相对湿度90%以上,其孢子萌发率最高。通过显微观察发现,BB菌落呈雪白色,表面皱褶,菌丝棉絮状,气生菌丝白色,有隔,孢子近圆形或椭圆形,散布在孢子梗周围,成熟孢子呈圆形,常与菌丝聚合形成聚合体。3:基于RNA-seq技术,研究BB菌株在虫粉培养基上RNA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及不同时期,菌丝RNA基因表达差异明显。通过聚类分析,选择在虫粉培养基上生长的2组RNA一致上调的差异基因,共有55条注释基因,其多为酶类,蛋白类功能注释,可能与代谢物质分泌,侵染等致病力相关。对55条基因研究发现,Unigene0001815、Unigene0001816 中,Unigene0001815 基因注释是能调控、激活、控制和分解固醇类物质的专一性酶类,由此推测该基因与菌株侵染昆虫过程中降解细胞生物膜上的固醇类物质有关;Unigene0001 816则是调控差异基因表达和闭合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的大量表达可以推测BB菌株侵染过程中合理调控基因的关闭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