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及其RNA-seq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我国一种重要检疫害虫,自1992年传入以来,对我国棕榈科植物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菌之一。本文筛选了对椰心叶甲有高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研究了高致病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基于RNA-seq技术研究了白僵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发育时差异表达的基因,为应用白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奠定了理论依据。1:采用喷菌法测定6株白僵菌菌株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0.5)×107孢子·mL-1的孢悬液喷菌,BB菌株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最强,喷菌10 d后,BB菌株处理其成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4.67±0.89)%和(92.80±0.81)%,LT50为5.33 d;1-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84.34±3.33)%和(83.63±2.64)%,LT50为5.79 d;3-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6.07±1.16)%和(74.64±2.37)%,LT50为6.71 d;5龄以上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73.68±1.09)%和(72.33±1.76)%,LT50为6.98 d。BB菌株对该害虫各虫龄6d的LC50分别为:9.036×105孢子·mL-1、9.005×106孢子·mL-1、3.451×107孢子·mL-1、4.727×107孢子·mL-1。通过TDM模型分析,成虫死亡高峰期在2-4 d,幼虫在2-6 d。2:研究高致病力BB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种常用培养基中,PPDA培养基上BB菌株生长发育最好;产孢量为(11.18±0.10)×107孢子·cm-2,菌丝生长速度为(4.77±0.039)mm·d-1。BB菌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温度25℃-28℃时菌丝生长最快;相对湿度90%以上,其孢子萌发率最高。通过显微观察发现,BB菌落呈雪白色,表面皱褶,菌丝棉絮状,气生菌丝白色,有隔,孢子近圆形或椭圆形,散布在孢子梗周围,成熟孢子呈圆形,常与菌丝聚合形成聚合体。3:基于RNA-seq技术,研究BB菌株在虫粉培养基上RNA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基上及不同时期,菌丝RNA基因表达差异明显。通过聚类分析,选择在虫粉培养基上生长的2组RNA一致上调的差异基因,共有55条注释基因,其多为酶类,蛋白类功能注释,可能与代谢物质分泌,侵染等致病力相关。对55条基因研究发现,Unigene0001815、Unigene0001816 中,Unigene0001815 基因注释是能调控、激活、控制和分解固醇类物质的专一性酶类,由此推测该基因与菌株侵染昆虫过程中降解细胞生物膜上的固醇类物质有关;Unigene0001 816则是调控差异基因表达和闭合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的大量表达可以推测BB菌株侵染过程中合理调控基因的关闭和表达。
其他文献
以工程设计为实例,对压力容器快开式法兰进行了设计分析。
本文介绍广钢焦化厂原煤气初冷水、粗苯和蒸氨系统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设计,将焦化废水净化处理后作为补充水,旁滤系统保证了循环水质能达到工艺要求.原焦化水的循环率为6.0%,
讨论和谐文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不能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一模式认识文化的意义。文化关涉人的存在,是人的存在的表征。和谐文化的提出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文章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及教学实践,从合理组织教学、科学运用教学手段、开展双语教学等方面就提高《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
本文研究了从蓖麻渣中分离、提纯蓖麻蛋白的有关实验方法及工艺,并进行了室内杀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提纯的蓖麻毒蛋白对菜粉蝶3龄幼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当实验浓度
实验室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场所,它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才能而满足科研要求.通过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一些家长通过网络教学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意愿越来越强烈。教育类的软件层出不穷,市面上
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山地自行车车架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山地自行车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强度分析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山地自行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