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探测和光放大中的额外量子噪声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探测器和光放大器是现代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类物理器件,它们的量子噪声起源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出于数学处理的简单性,光探测和光放大的量子理论较多地使用单模场概念,以处理这些器件的量子噪声问题;但是,“单模场”既不是量子场论中标准的场(波),也不是标准的模(粒子)。按照相对论的要求,任何量子场的对易子都必须满足光速不变之约束条件;而单模场却不满足该约束条件。由于“单模场”概念在基础物理层面存在上述不足,它应用于某些具体物理问题,难免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指出,基于单模场概念的量子理论在解决相敏外差探测的量子噪声问题时,面临困境:一方面,由于镜像带真空模(单模场)的存在,相敏外差探测器应当存在额外的量子噪声;但另一方面,作为相敏器件,相敏外差探测器不应该存在额外的量子噪声。类似的理论困境还出现在光放大的量子噪声问题中。鉴于单模场概念面临的困难,本文运用标准量子场概念,对光探测和光放大的量子噪声进行研究。在光探测方面,本文利用双模压缩态光场进行了相敏外差探测研究,证明了在相敏外差探测中不存在额外的量子噪声。基于单模场概念的理论计算表明,以双模压缩态光场为输入信号时,双本振相敏外差探测器存在3 dB的额外量子噪声。然而,本文从标准量子场概念出发、根据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计算了双本振相敏外差探测器输出光电流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发现该型探测器并没有额外量子噪声。本文设计并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本振相敏外差探测器的量子噪声水平,和单本振相敏外差探测器一致,都没有观测到3 dB额外量子噪声,同标准量子场概念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同。在光放大方面,基于单模场概念的线性放大器理论中只有两种类型的放大器:相敏型放大器和非相敏型放大器。然而,运用量子场的概念进行分析,本文发现还存在另一种类型的放大器,它对输入信号的相位不敏感,但是输出信号是相敏的。这种类型放大器的相敏特性超出了基于单模场概念的线性放大器理论框架;本文运用量子场概念计算了该型放大器的量子噪声指数,结果表明该放大器没有额外的量子噪声。本文设计并开展实验检验上述理论结果;在考虑了光束模式失配和量子效率的影响后,该放大器的噪声指数测量值为0.11;:0~0..4742 dB,与基于量子场概念的放大器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虽然单模场概念在量子光学的应用中成功地解决了很多理论问题,但是由于其自身在基本物理层面上的不足,它在光探测和光放大的量子噪声计算中面临着一些无法克服的困难。本文基于标准量子场概念从理论上解决了所述问题,并且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按照本文的研究结果,量子场是包含了无穷多频率模式的一个整体,它在光探测和光放大中产生实验上可观测的量子噪声;相反,单模场不是独立的量子场,因而不可能产生可观测的量子噪声。本文中的研究,不仅仅带来对光探测和光放大中的量子噪声起源机制更加深入的认识,还有望在极端微弱的低频光信号测量(如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面得到应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LP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miR-223表达变化及对NF-κB活性的调控目的 本实验借助内毒素脂多糖(LPS)刺激体外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来构建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检测miR-223及连环素p120(p120)表达变化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LPS所致气道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及相关文献,采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LPS(0.1μg/ml、1μg/
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花岗岩脱硅富铁铝作用强烈,风化程度高,易形成深厚的风化壳,为崩岗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花岗岩风化程度的剖面垂直分异性是导致其非均质结构和特殊力学特性的根本原因。花岗岩残积土的主要胶结物质包括有机质、粘粒和铁铝氧化物,其中粘粒和游离氧化铁对其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分析了花岗岩发育土壤颗粒组成对抗剪强度等力学特性的影响,而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发育土壤力学特
油菜机械化收获后含杂率高低直接影响后续油菜籽的安全储存以及油料榨取,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油菜联合收获以及筛分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油菜联合收获机收获作业时油菜籽粒细小不易分离导致收获后籽粒含杂率高、人工复清劳动强度大、缺乏晾晒前机械化复清装备的生产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适于油菜联合收获作业后含杂油菜籽的复清机(以下简称含杂油菜籽复清机),实现含杂油菜籽的输送、筛分清选和气流风选等功能,
钒基材料中的钒元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具有多种氧化态,可以实现多电子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钒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晶体结构,可以实现嵌入客体离子而减少对材料主体结构的破坏。因此,近年来钒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及多价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然而钒基材料在电化学过程中仍存在离子电导率低、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这也阻碍了钒基材料在电池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选择钒酸盐及钒氧化物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碳包覆、磷化
降雨过程中,降雨溅蚀和径流冲刷导致表层土壤中磷在固相和液相充分混合,土壤中的磷通过解吸的方式向水体释放,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土壤磷向水体的释放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与降雨径流特性、土壤基本性质及吸附特性密切相关。通过土壤磷水溶释放试验模拟地表径流条件下磷向水体的释放,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磷流失机理。因此,本研究以丹江口水源地不同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水土比、振荡时间和初始磷含量条件
针对当前排种器未实现根据排种频率进行实时反馈调节,导致播量不稳定,影响播种质量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排种频率反馈控制的油菜排种装置,实现了装置变量随速播种,排种频率可测可调可控,保证油菜高质量播种。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了装置结构设计及优化,实现了装置更为稳定地精量排种工作。装置由螺管排种机构、小粒径种子感知模块、检测及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固定机构组成。为使种子有序通过小粒径种子感知模块传感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技术可以制造出形状十分复杂的精密高性能金属零构件,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近净成形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中。虽然SLM成形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其成形零件的尺寸精度依然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多数情况下需要后加工。目前国内外针对SLM成形尺寸精度的研究很少,而且已有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实验现象层面,缺乏理论分析
沙漠和绿洲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矛盾统一体,绿洲作为异质性极强的荒漠地区生态景观,生态结构简单,生态脆弱性极强,是荒漠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维系着绿洲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在人类对绿洲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振兴经济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大规模开发使得本就资源匮乏、环境脆弱且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干扰抵御能力极其有限的沙漠绿洲,带来毁灭性的生态安全问题。识别和保护对区域
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逐渐接近其理论极限值,到达了发展的瓶颈期。具有较高比容量(3860 mA h/g)和较低还原电位(-3.04 V vs.标准氢电极)两大优势的锂金属负极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首选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与电解液的副反应、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等问题。于是,将质量轻、电导率高的碳材料作为三维骨架结合金属锂构建三维复合金属锂负极,可以增加离子扩散通道,提
长久以来,以酸奶为代表的发酵乳制品已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发酵乳制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丰富风味物质来改善酸奶的感官特性,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向发酵乳中添加营养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与营养缺乏相关疾病的发生,也会改变发酵乳制品的理化性质、质地和风味,从而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马铃薯全粉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保持了新鲜马铃薯的全部营养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