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为原料,提取其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同时跟踪检测每步所得样品的抑菌性能,选择抑菌性能最佳的超临界萃取物进行下一步分析。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等一系列分离手段获得纯度较高的仙人掌抑菌活性物质。通过紫外(UV)、红外(I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纯化后的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及初步结构鉴定,结果如下:将超临界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和传统水浴浸提法所得抑菌物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酵母菌(Saccharomycete)几种污染食品常见微生物的抑制性能做比较,结果表明:将超临界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用于仙人掌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水浴浸提法。这三种提取方法的优劣次序为:超临界法>超声波法>水浴浸提法。通过对仙人掌抑菌活性物质初步测定确定其中含有有机酸、黄酮类物质、生物碱、SOD等成分。对仙人掌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有机溶剂萃取所得各部分样品抑菌效果优劣次序为氯仿>IF丁醇>水,取氯仿部分进行柱层析。选用聚酰胺进行柱层析,经柱层析得S1~S1111个组分的样品。经过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制性能的检测,S4、S5、S6、S7、S10、S11几个组分具有抑菌性能,其中S10组分效果最佳,S11效果次之。通过薄层检测和特征显色反应初步判断S10、S11中含有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对样品进行紫外扫描、红外扫描,样品具有黄酮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定量了样品中的黄酮类物质和有机酸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