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温变化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sdow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国家基本站、基准站1960-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1979-2009年NECP/NCAR R1再分析地表气温月数据以及1986-2009年相关城市发展统计资料,分析了区域气温时空变化特征;采用OMR方法探讨了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及贡献率;针对典型城市,分析城市气温变化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城市发展指数,建立了不同类型城市气温变化与城市发展指数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以及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趋势明显。其中年均最低气温上升最快,年均最高气温增加缓慢。年平均气温增温率自南向北递减,沿海地区增温速度小于内陆;上海及杭州湾地区增温较快,而浙江南部山区相对缓慢。(2)过去31年长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以及年平均最低气温的OMR增温趋势分别为0.197℃/10a、0.045℃/10a、0.308℃/10a,对该地区实测气温的贡献率分别为34.71%、7.94%、50.5%。四季OMR增温趋势表现为冬季最大,夏季较小。OMR贡献率冬季最大。(3)城市规模与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低气温的OMR增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年平均最高气温的OMR增温率杭州最大,上海次之,常州最小。城市气温要素与城市发展指数之间均以3次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4)影响上海、杭州和常州气温变化的城市发展指标主要是城市人口、土地利用类型、能源消耗和城市发展合理水平,其共同解释率分别为91.39%、92.12%和87.6%。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多媒体、GPS等多项高新技术的森林防火辅助决策定位子系统架构,对该系统进行了实践,本文从灾前预警、灾中辅助指挥、灾后损失评估三个阶段研究了其应用
新大纲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的正确导向,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正>一、2012-2013年上半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情况1.2012年我国大型风电产业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风电场装机容量增长速度继续减慢,新增安装风电机组(台湾省未计入)7872台,装机
会议
目的探讨小组训练形式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康复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期语言发育迟缓患儿75例,除外听力障碍、重度智刀发育迟缓、孤独症患
会议
<正> 一种含有溶质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溶液,通过某种多孔性凝胶介质进行层析,从而使混合溶液中的多种成份依其分子量大小的先后顺序,加以分离和分级的方法,叫做凝胶过滤,或称
目的: 探讨内固定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职业康复治疗和意义。方法:将20例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工作能力、就业意愿、职业康复训练和重返工作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