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小户型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以房地产新政为背景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但时至200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房价上涨过快,工薪阶层难以承受。这是阻碍国家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住区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跨进“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新阶段,保证人人有房住,提高全民的居住水平。 因此,在2005年“国八条”政策的基础上,中央政府于2006年5月颁布了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国六条”和“国十五条”,其直接目的是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本质目的是减少群众住房的两极分化差异,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基础。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提出来的。以广州地区近年新建的含小户型住宅住区为对象,以相关的住区和住宅设计规范为技术支持,以日本、香港的成功经验为参考,系统地研究其区位条件、小区规划、组团布局、单栋住宅、住宅单元(标准层)、套型平面等内容,探讨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适用性、环境性、经济性和健康性问题,研究小户型住宅在未来住区开发中的规划、设计、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另外,为了更全面地回应房地产新政提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也涉及到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问题。 第一个重点是含小户型住宅住区规划研究。首先对含小户型住宅住区进行分类和特点归纳;然后分析不同区位条件下的住区定位差异;最后以环境性和健康性评价标准为依据,分析其总平面规划布局、空间结构、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公建配套等内容,比较各种类型住区的优劣,探讨日后开发高小户型比例住区在规划层面上的方法。 第二个重点是含小户型住宅住区建筑设计研究。首先对小户型住宅进行分类和特点归纳;然后以适用性、经济性和健康性评价标准为依据,分析住宅层数和单元平面布局的影响,比较各种类型小户型住宅的单栋住宅建筑型式的优劣;最后对住宅套型平面进行分类,并以适用性和健康性评价标准为依据,探讨小户型住宅套型平面设计的方法。 第三个重点是公共住房发展研究。针对房地产新政提出的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要求,借鉴香港公营房屋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广州市公共住房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少年宫是社会主义国家中一种较好的校外和社会教育机构,曾在社会效益、人才效益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发挥了重要的育人功能。随着全社会对下一代国民素质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少年宫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己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则是老年化问题的核心。而其中居住的室外空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广州地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产生了一百三十多个城中村,一直以来,这些城中村以“丑陋的并以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景观、“城市里的藏污纳垢之地”而被人
面对日趋尖锐的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交通工作者认识到公共交通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而建设高效便捷的换乘枢纽地区是构建公共交通体系的核心环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特殊国情下,快速城市化的产物,它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区,具有封闭性、独立性和排他性,严重影响以契约关系和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现代城市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众多,城市河流承担水利、交通、游憩、生态和城市形象等多项功能。人们傍水而居,逐水而生,造就了独特的城市滨河景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
城市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空间区域,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频繁的再开发活动而日益受到关注。在发达国家,滨水地区的再开发从居住、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