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共同富集的地质条件与成藏(矿)系统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并发现了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及铀矿等多种矿产资源,使之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多矿种并存的“聚宝盆”。然而长期以来,造成该盆地多种矿产共同富集的地质条件与机制一直众说纷纭。本文针对盆地内主要的4种能源矿产,应用石油地质、沉积学及水文地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质富集条件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明确了4种资源富集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4种能源矿产的分布规律。通过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及流体势的研究,分析了中生界油气藏和古生界天然气藏的成藏作用;探讨了毛细管力作用下的深盆气藏地质模式,并对不同气藏层段压力做了定量数学表述;分析了中生界铀矿的成矿特点;建立了4种能源矿产同盆共生的成矿(藏)模式。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与创新性认识:1、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不同沉积体系类型的此消彼长明显控制了其各自时期的矿产类型分布。古生界煤和煤层(成)气全盆分布受控于海退型低位煤系;中生界“中部生油、周缘聚煤“的互补型能源类型分布格局受控于南北三角洲体系的发育与湖泊逐渐向中部萎缩直至消亡的沉积演化;“近缘粗粒控矿”是铀矿主要分布于盆缘的主要控矿机制(第二章2.4节、第三章3.3节)。2、中生界三叠系深部长6+7段流体势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末流体势整体表现为以靖边—吴旗—庆阳一线为界,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晚白垩世后东北部靖边地区流体势显著降低,全盆范围内形成了西北—东南高、东北—西南底的特点。目前勘探发现的三叠系致密储层油藏主要分布于早白垩世末形成的高势区向低势区过渡区域,验证了流体势指示油气运聚方向的可靠性(第四章4.6节)。3、利用烃类生成和运移过程中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原理,在古生界气藏中划分出了生烃中心、气藏边界及局部低渗透区;并根据致密储层中甲烷的δ13C1值减小趋势,结合该区地质特点,指出了天然气运移方向和可能的富集区域(第五章5.7.2.2节、5.7.3.2节)。4、根据毛细管力作用原理,探索建立了深盆气藏地质模型,并推导出了深盆气藏内压力—深度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该模型表征了深盆气藏内压力由“气水过渡带—静水压力”界面的负压异常过渡为“气—气水过渡带”界面的正常压力变化,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藏内实测的压力分布结果相符。将气藏压力梯度变化形态划分上开口一段式、下开口一段式和两段式3种模式,较好解释了不同类型气藏压力曲线模式,从而论证了深盆气藏的富集与成藏机制(第五章5.7.4节、5.7.5节)。
其他文献
朱自清的《绿》是一篇语言凝练、文字优美的文章,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将绿描写的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绿》一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仅在于它形象地描绘了梅雨潭
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内丹学作为道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关涉医学、宗教学、哲学、人体学等方面的内
针对电缆带以铝节铜的市场需求和超薄铜铝复合板带制备技术缺乏的现状,提出了包含叠轧的多道次累积轧制复合工艺,同时采用快速在线退火工艺成功制备了厚度为0.12 mm的超薄铜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行政体制的变革,二十世纪末至今,从西方国家的核心司执行局到我国的行政三分制改革,世界各国以决策与执行分离为核心进行了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政治体制改革。
针对于PC机实现的文字识别系统在功耗、体积上的局限性问题,本课题以汉字、数字混编的单字体多字号印刷体文字为识别对象,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文字识别系统。本文在阐
目的:本研究以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分和经期血浆中PGF2α含量等指标的评价,探讨针刺取热(烧山火手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
“帕措”是世界并不多见的父系氏族的残留,它主要分布在三岩一带。它的来源、分布、财产、婚姻以及它的内部组织、活动、议事规程都有其特征,文章在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的同时,运
从传热和能量平衡的角度建立了竖直盘管式直接蒸发冰蓄冷空调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其蓄冰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结冰过程的传热特性和结冰动态特性。并且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外部环境更加动态化。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之为企业带来海
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可以让中国的灿烂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