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稻油轮作是我国重要的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之一,是我国粮油兼收重要的保障。江汉平原作为长江流域典型的水旱轮作种植区域,由于农民为追求高产高收和知识的有限,盲目施肥施药非常普遍,引发一系列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为进一步遏制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危害,旨在控制不合理的化肥与农药投入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探索出减量增效、绿色发展、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种植技术模式。本研究于2017-20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D0200900);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油轮作是我国重要的水旱轮作种植制度之一,是我国粮油兼收重要的保障。江汉平原作为长江流域典型的水旱轮作种植区域,由于农民为追求高产高收和知识的有限,盲目施肥施药非常普遍,引发一系列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为进一步遏制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带来的危害,旨在控制不合理的化肥与农药投入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探索出减量增效、绿色发展、资源节约、产品安全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种植技术模式。本研究于2017-2020年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典型稻油轮作生产区域沙洋、荆州和洪湖三点开展田间试验,结合区域轮作生产特性构建了以秸秆还田、作物专用肥、高效低量无毒农药等综合防治为主的化肥农药减量综合技术模式,研究对稻油轮作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与农药防控、周年养分平衡与氨挥发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稻油轮作周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1.与习惯模式相比,在减少化肥24.2%~33.0%和农药40.9%~60.9%基础上,综合技术模式冬油菜生长基本不受影响,在油菜产量和地上部养分吸收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与密度、根系生长、温度、湿度、病虫草害和抗倒伏性方面改善有关。相比习惯模式,综合技术模式提高了油菜出苗率8.9%和成株率24.4%;5-10 cm和10-20 cm群体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总体积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增幅36.1%、49.1%、16.7%、100.2%和82.1%、127.8%、25.0%、418.2%。在土壤温度与湿度方面,秸秆还田起到了保温保墒的作用,应对不同气候条件具有低温保温与高温降温的效果,保温和保墒作用分别以近地面0-5 cm、0-20 cm土层效果最佳。采用盾壳霉、低量无毒高效农药等可提高菌核病防效65.0%,越冬期和薹期杂草生物量分别减少15.5%~40.3%和-2.7~25.9%。相较习惯模式倒伏角度50.8°,综合技术模式平均倒伏角度18.3°,提高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基部茎秆抗折力。2.与习惯模式相比,在水稻季减少化肥24.0%~31.0%和农药36.0%~68.7%基础上,综合技术模式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养分吸收无显著性差异,但肥料利用率和农药防控大幅度提高。相比习惯模式,综合技术模式干物质积累增加了2.7%~3.9%,氮、磷、钾养分吸收分别增加1.3%、8.7%和-1.0%,肥料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增幅52.9%~94.7%和36.3%~48.4%,农药综合防治效果增幅19.8%~60.7%。3.稻油轮作体系中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水稻季,占周年氨挥发损失73.7%~96.9%。与习惯模式相比,综合技术模式能显著降低氨挥发速率,并延迟氨挥发峰值出现,周年平均损失29.5 kg/hm~2,可减少29.8%~51.3%氨挥发损失;降低了稻油轮作体系13.9%~14.3%氮素和53.1%~68.5%磷素的盈余,扭转了钾素亏缺,周年钾素盈余-29~53 kg K2O/hm~2。经过三年的田间试验,综合技术模式在实现化肥减量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基础土壤有小幅度增加。在经济效益方面,油菜和水稻季综合模式分别可实现节本增效457~1382元/hm~2、1441~1872元/hm~2,周年轮作平均增加收益2576元/hm~2。综上所述,江汉平原稻油轮作实行秸秆还田、作物专用肥、合理密植、农药综合防控等技术构建的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可保障油菜和水稻的养分需求和产量的稳定,有利于肥料利用率与农药防控的提高,减少土壤-作物体系氮磷养分的盈余并降低环境损失风险,扭转稻油轮作体系钾素亏缺,提高稻油轮作体系种植经济效益,是实现减量增效、增产增收、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刚地弓形虫是从属于顶复门原虫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危害严重。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研制出能够有效预防弓形虫病的疫苗。糖酵解是所有细胞中重要的代谢途径,弓形虫中大多数糖酵解酶都有两个亚型,且多数酶的两个亚型之间存在定位差异或表达时期差异。这些酶的不同亚型在虫体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时期差异表达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聚焦这些科学问题,本研究以定位于胞质中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1(
发现新靶点、开发抗病毒药物可有效减少动、植物病毒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影响。G-四链体结构是由鸟嘌呤富集序列折叠成的特殊核酸结构,动态调控人类病毒基因表达,靶向G-四链体的小分子化合物呈现出很强的抗病毒活性。植物病毒基因组也存在大量G-四链体可形成序列(Putative Quadruplex-forming Sequence,PQS)。然而,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内环境差异很大,G-四链体作为抗
第一部分:PRMT4调控1型糖尿病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及机制研究【目的】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增强是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重要原因,但其调控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4)作为一种转录共激活因子可激活自噬并促进脂肪分解。本研究将探索脂肪组织中上调PRMT4是否可以促进1型糖尿病白色脂肪组织分解并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方法】通过注射腺相关病毒使白色脂肪组织中PR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产量不断增加。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一种病害,每年都对水稻产量造成重大损失。稻瘟菌目前已作为模式真菌用于研究真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因此,要想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需要对稻瘟菌致病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蛋白质O-Glut1葡萄糖基化是一种O-糖基化修饰形式(蛋白翻译后修饰),其修饰模式是将葡萄糖(Glc)与靶标蛋白上一段类似
猪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人类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动物育种学家们希望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背膘薄、肌内脂肪(大理石花纹肉)含量高的猪品种,这些性状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一直是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这些复杂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决定,但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这些复杂性状不仅受宿主基因的控制,还会受到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二者互作是影响性状表现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分别
第一部分核受体亚家族1D组成员1(NR1D1)在体外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目的研究NR1D1在体外调控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纤维细胞(RAFLSs)炎症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临床上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滑膜组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NR1D1的表达量,同时从滑膜组织中分离培养RA
在互联网世界飞速发展的进程中,虚拟品牌社区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抛弃,而很多移动应用慢慢演化出了社区的功能,具有购物能力的软件就是其中的代表者。在这些演化出社区功能的购物应用中,契合营销的营销方式开始被企业广泛应用。但契合营销在国内的学术界还未得到广泛的研究与讨论。在此为背景下,本文以购物类型的虚拟社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商家的契合营销策略对于顾客开展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以及感知价值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通过
脐橙是三峡库区重庆奉节和湖北秭归等地区主栽的经济作物,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采收和适当的商品化处理是确保柑橘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影响我国柑橘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果实品质和生产成本直接关系到脐橙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效益。奉节县主栽脐橙品种‘奉节72-1’易形成油斑病,发病后果面瑕疵导致果实外观品质不佳,降低消费者购买欲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传统的‘一果两剪’
共生真菌与昆虫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互作关系,影响宿主的生长发育、食物消化和吸收、防御以及各种行为等多种生命活动。真菌作为生物防治剂的潜在用途也已得到初步证明,可以通过靶向或利用共生真菌的方法来控制农业和媒介害虫或保护益虫。但是目前关于真菌与昆虫之间的互作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并且大部分研究只集中在模式昆虫中。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经典微生物纯培养和无菌生物学等技术系统研究了农业重要害虫橘小实蝇B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