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91例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由专人运用PG-SGA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定,根据营养状况等级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应:营养良好(0-1分
【基金项目】
:
项目名称:胃癌与乳腺癌加速康复外科标准化流程建立与示范性推广,项目合同编号:桂科AB18126058,项目来源: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07月至2021年07月; 项目名称: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合同编号:桂科AD19245196,项目来源: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起止时间:2020年01月至2022年12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91例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由专人运用PG-SGA量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定,根据营养状况等级分为:A、B、C三组,分别对应:营养良好(0-1分)、可疑或中度营养不良(2-8分)、重度营养不良(≥9分)。根据hs-CRP水平分为阴性组(<1mmol/L)、阳性组(≥1mmol/L),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指标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在391名胃癌患者中,有332(84.9%)位患者被诊断为营养不良,其中有96(24.6%)位患者为重度营养不良。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患者体重、BMI、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亦逐渐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不同营养状况组间hs-CRP、体重丢失率、肿瘤分期和肿瘤最大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C组与A、B组间的hs-CRP含量水平存在显著差异,A组和B组间的hs-CRP含量水平无显著差异。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在有体重丢失组显著高于无体重丢失组(55.77%vs.13.48%),A组和B组则刚好相反。此外,根据hs-CRP的含量水平不同分组,总蛋白、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hs-CRP的阳性率在年龄和有无体重丢失内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21),并且hs-CRP的阳性率在年龄≥65岁患者中显著高于年龄<65岁的患者(58.51%vs.39.39%),hs-CRP的阳性率在有体重丢失患者中显著高于无体重丢失的患者(52.88%vs.39.7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显示:年龄、体重、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hs-CRP及BMI是胃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显示:年龄的增长、BMI下降、血红蛋白下降以及hs-CRP阳性是影响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危险因素。结论:胃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有超过80%的患者有营养不良。炎症因子hs-CRP水平与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炎症因子水平较高的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也较高。因此,在围手术期评估营养状况时,我们应该警惕炎症因子hs-CRP阳性的患者,并且结合其他炎症及免疫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营养评定,必要时予以临床干预,控制患者的炎症水平,通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而改善临床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p38MAPK信号通路对右美托咪定(Dex)抑制罗哌卡因诱导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不同时间,建立局麻药神经毒性的体外培养模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处理的P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C组),0.5mmol/L罗哌卡因组(R0.5组)、1mmol/L罗哌卡因组(R1组)、2mmol/
背景和目的:很多原因可导致局部的皮肤组织缺损和机体畸形,如先天性畸形、外伤、肿瘤术后等等,特别是乳腺和颜面部肿瘤的术后常常造成整个器官的残缺。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庞杂,主要以自体组织和人工材料进行填充或修复,虽然该治疗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它们仍存在着许多的缺点。近来脂肪移植因其来源于自身、取材广并且方便,并且无组织排斥反应受到外界广泛关注,早期有脂肪块移植,后期转为颗粒脂肪移植,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但仍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示踪(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SLNM)技术应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示踪及全面分期手术,评估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并通过病理超分期技术进一步评估前哨淋巴结识别转移性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1)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万方、知网等数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分析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通过触诊或超声检查发现腮腺肿物的初诊患者,所有腮腺肿物患者术前均行MR-SWI序列扫描。测量SWI序列参数:相位值(Phase value,PV)、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s,ITSS)、瘤内静脉数量。使用SPSS 24.0软件包分析比较SWI序列各参数的差异,
研究目的:研究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及CD4+T淋巴细胞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HSF)的作用;研究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 35,IL-35)对CD4+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与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IL-35对HSF细胞增殖、迁移及分泌的作用,探究SSc患者CD4+T淋巴细胞
目的: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是在骨断端的两侧安置牵张器,通过缓慢牵张力实现血管、组织、新骨的再生,达到延长、修复骨组织的目的。miRNAs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它们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3’-UTR)中的互补位点进行碱基配对,负调控基因的表达。众所周知,血管的新生是新骨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而miRN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重症患者发生腹泻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及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符合纳入标准95例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临床信息,包括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肠内营养(种类、剂量、输注方式、温度、营养量差),开始肠内营养后观察48小时患者大便情况,肠内营养期间患者液体平
背景和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细胞免疫依赖、抗体介导、补体参与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MG的血清学诊断主要依靠抗体检测,包括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ACh R-Ab)、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体(抗Mu SK-Ab)、抗横纹肌抗体(抗Titin-Ab、抗Ry R-Ab)、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目的:为了筛选在SLE患者及健康人间差异表达的circ RNA,并初步探究SLE患者中差异表达的circ RNA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1.在筛选阶段,以3例新发SLE患者及4例健康对照的PBMC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筛选在SLE患者及健康对照间差异表达的circ RNA,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 RNA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2.在验证阶段,选取
研究目的和意义:宫颈癌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生命健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s)持续性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16作为最常见的hr-HPVs亚型之一,是宫颈癌致病的主要病因。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芯片研究发现,在HPV16感染致癌过程中,两组微小RNA(micro RNA,mi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