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词意象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厉鹗是清代词坛堪当大家的人物,也是有清一代浙派词人的领军人物。一方面他继承了宋朝姜夔、张炎清空的词风,另一方面他对姜、张二人的清空风格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以清幽为主的独特风格。根据《樊榭山房文集》所录,厉鹗共有词作三百多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作品的文学艺术上,厉鹗的词都很有研究的价值。厉鹗是个性很鲜明的词人,他的独特的清幽风格与他词中的意象选择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专门研究厉鹗词意象的文章很少。因此本文将结合厉鹗的生平经历,重点对厉鹗词中的意象进行研究,找出厉鹗词中意象选择对他词风的影响,为厉鹗词的研究添砖加瓦。论文一共有五个部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厉鹗词的研究现状作一个说明,总结目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同时说明本文在资料、写作方法上的独特性以及与已有成果的差异,以便更好地把握全文;第二章主要论述厉鹗词意象的类别:包括色彩意象中的绿、青、翠、碧和红,动植物意象中的禽鸟意象和花、柳意象,气象类意象中的风、雨、月意象,最后是漂泊意象中的舟船意象;第三章论述厉鹗词意象的情感意蕴。主要包括相思离别的诉说、羁旅倦游的抒写、个人心志的表达及古今变迁的慨叹四大方面。其中相思离别包括相思寂寞之苦和惜别伤离之悲;羁旅倦游包括羁旅漂泊之愁和思乡怀远之情,个人心志包括狷介孤峭的品行和淡泊超然的襟怀;古今变迁的感慨包括兴衰变换之叹和物是人非之感。此外厉鹗的词中有时候还流露出一种身世困顿之悲和时光逝去之慨;第四章主要论述厉鹗词意象的特征及其意象与词风之关系。厉鹗词中自然意象多而社会意象少,意象色彩清冷,并且善于意象的搭配组合,给人以和谐之感。因厉鹗词中的意象多呈清冷形态,故其词风幽隽;又因厉鹗多选择洁净、空灵的意象,故其词风清空;第五章是结语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本文写作的结论,说明研究的价值并分析研究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该文在仔细考证了后现代主义语言观和后现代主义精神之后,选取了曾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这两个语言学派的学术背景、
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理论,国内学术界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这些研究大多把目光集中于崇高所表现的主体与客体的冲突上或崇高的根
张中行一生性格耿直,心地善良,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张中行散文师承知堂老人,在风格上继承了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闲话体”特点,而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相
目前对当代革命文学的研究,多停留在革命叙事外部的诸多表征和局限性的认识上,对革命叙事内在包含的复杂的历史和人性内涵,包括集体和个体无意识形态甚至美学方面的复杂内容
“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以其独特的人格显立于世。学术界对板桥的书画艺术研究成果颇丰,而对其人格及诗词创作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尝试从人格与文学创作关系入手,对板桥人格及
该文正是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角度出发,分别以数词、颜色词、动物词、禁忌词语为例,对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词语的文化义进行分析,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