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y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一项低投入、低能耗、低运行成本、高生态环境效益的工程技术。通过对造纸废水灌溉芦苇人工湿地的试验和实践,系统研究了造纸废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控制技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人工湿地长期稳定运行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在人工芦苇湿地土壤中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土壤有机质、离子强度等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在湿地土壤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开始增加的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吸附在240min后可达到表观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方程,相关系数为0.9848。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可以很好的描述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试验的四种土壤的吸附常数K<,d>介于0.0006-0.0015。由于pH值对造纸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构型产生影响,导致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减小。而土壤溶液的离子强度降低后,土壤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有所增加。 通过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在湿地土壤中的静态吸附、动态降解等一系列试验,结合利用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污染物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规律。根据现场测试的降雨量、蒸发量、芦苇蒸腾量及稳定塘、苇田的水质、水温等数据,核算了造纸废水处理的有机负荷和蒸散负荷。从有机污染物在湿地中的迁移转化、灌溉对芦苇生长和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技术要点,表明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前提下,造纸废水灌溉芦苇人工湿地对芦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详细研究了漂白废水中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在考察有机氯土柱淋溶特性的同时,测定了经造纸废水长期灌溉人工湿地土壤的可提取有机氯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附有机氯在土壤中的吸附规律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且在未灌溉土壤和已灌溉2a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7.3410和4.950l,非线性程度常数1/n分别为0.5024和0.6108;经漂白废水淋溶15d的土柱渗滤液中有较多的AOCl(Absorbable Organic Chlorine)检出,废水中的有机氯被土壤大量吸附,且在表层中含量最高。经造纸废水灌溉1a、2a、3a后的土壤表层EOCl(Extractable Organic Chlorin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8μg/g、10.35μg/g和10.07μg/g,与土壤背景值相比有明显升高。通过现场调查、盆栽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用造纸废水灌溉海涂芦苇湿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芦苇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后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N和P、多环芳烃等含量均有所升高,土壤盐份含量明显下降;同时,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均大幅度增加。一定浓度的造纸废水灌溉对湿地芦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土壤有改良作用,但废水浓度过高则对土壤的理化性能有不利影响。本研究推荐造纸废水灌溉芦苇人工湿地的适宜COD<,cr>浓度为1500 mg/L以下。
其他文献
退役闸坝拆除的河流生态环境影响调查评价是一项涉及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学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目前,国内病险水库数量已过半,拆除退役闸坝已经成为人们解决因闸坝引起的
近年来,社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大量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化工厂等等市政设施的不断兴建,使得工业结构和布局也越来越紧密,再加上原有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使得恶臭污染源的数
本文从超级电容器对活性炭材料的要求出发,制备了中孔发达的高比表面稻壳活性炭电极材料,制备并创新地使用无硫膨胀石墨作为导电剂,制作成电极片,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对这两种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原料,NaOH为活化剂,通过优化工艺条件,研制了中孔发达的高比表面活性炭。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和单因素优选,探讨了活化温度、碱炭比和活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碘吸附和亚甲兰吸附性能
耦合复合抛物面采光板(compound parabolic collector, CPC)、悬浮型光催化氧化技术和有机膜分离技术,设计了一种太阳光催化-膜分离三相流化床内循环反应装置(内循环反应装置),该装
目的:对比分析3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小肠闭锁中的疗效,为小肠闭锁患儿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168例小肠Ⅱ、Ⅲ、Ⅳ型闭锁
淡水资源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至关重要,但是,污染、浪费以及淡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加剧了用水需求不断提高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海水或者苦咸水淡化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