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肝素和ACD两种抗凝剂对回收血红细胞的影响;观察不同速度的抗凝剂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60例髋关节置换的病人,随机分为4组,H1组、H2组使用肝素(浓度为37.5U/ml)作为抗凝剂,A1组、A2组使用ACD液(枸橼酸根离子浓度为56.8mM)作为抗凝剂。H1组、A1组的抗凝剂泵入速度为0.8ml/min,H2组、A2组的抗凝剂泵入速度为2ml/min。检测、比较各组储血滤血罐内未洗涤血液的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受损破坏程度:渗透脆性、标准化游离血红蛋白(FHb)增加量,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比较A1组、A2组洗涤后的血液中抗凝剂的残余量。 结果:四组处理后的红细胞与处理前静脉血的红细胞相比,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ATP保存率外,四组处理后的血液质量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ATP保存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2、A1、H1、H2,P<0.05;A1、A2组离心洗涤后枸橼酸残余量,无差异。 结论:肝素和ACD液在自体血回收中均能发挥良好抗凝作用;选择2ml/min的ACD抗凝速度,有利于保护红细胞的ATP;在ACD液浓度一定的情况下,ACD抗凝剂滴入速度为0.8ml/min或2ml/min时,抗凝剂的残余量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