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协同学视域下对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深化对其协同属性和协同特征的认识,增强人才培养过程中协同培养的针对性及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拟合度,为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革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指引,为研究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课题提供新思路点。该文以协同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释协同学理论与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利用专家访谈法和德尔菲法法构建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相关知识理论分析,研究得出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指标由5个一级指标组成,分别是知识水平、知识要素、能力要素、教学体系、管理系统、基本考核评价。(2)人才培养指标的5个维度由21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学历水平、学校背景、学科背景、导师情况、进修培训、体育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创新知识与技能、工作经历、承担或参与过的研究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成绩、课程模块、实践培训、师资力量、学科资源、学术科研能力、课程成绩、创新实践能力、科技创作能力。(3)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对各指标进行赋值,求得各指标绝对权重值再进行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序。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中相对权重值最高的是知识要素;二级指标中绝对权重值位列前三的是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体育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分析得出这三方面是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状况分析以及指标计算结果,(4)针对最终构建的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内容,该文认为:在我国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从这六个方面进行:树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培养主体协同合作的新型关系、构建决策与监督、评价与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