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中常见器物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_ex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州、山东南部地区的汉画像石,自发现以来即受到金石学、考古学、美术学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着眼点多集中在画像题材的考释、社会面貌及思想文化、艺术造型欣赏和考古学的分类与分期。论文从考古学的角度,研究徐州、山东地区汉画像中常见的器物壶、鼎、豆。壶是汉墓中最常见的随葬器物,贯穿两汉,数量最多。鼎、豆是汉代以前常见随葬器物,带有礼器作用。在汉代历史故事画像中,鼎、豆数量多,也是常见器物。论文不局限于对图像内容的释读、美术角度的造型欣赏,而是用考古学中对墓葬随葬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观察画像中的常见器物,讨论画像中常见器物的器形特点、组合方式、空间布局和功用,发现画像中的器物与墓葬的类随葬器物的关联,探究墓葬中器物组合的含义。壶主要作为饮酒器出现在徐州、山东地区的汉代画像石中,论文按照画像石的年代顺序介绍壶所在画像中的场景、壶在场景中的作用、壶的器形特征,结合有关汉代饮酒习俗的史料文献,探讨壶在社会实际生活的用途,并和墓葬中出土的同类器物对比,分为扁壶、提梁壶、圆壶,在此基在出上找出画像中壶的特征以及与出土器物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画像中与壶共存于一个场景中的器物的分类,并和汉墓中随葬器物组合的对比,发现它们的关联与不同,总结画像中同一场景中器物组合反映的生活和丧葬观念。对徐州、山东地区画像中鼎的形象,论文介绍鼎所在画像中的场景、鼎的器形特征,将画像中的鼎分三型讨论,并与出土的实物鼎对比考察汉画中鼎的器形特征。鼎作为流行于商周的重要礼器,至汉代退化为实用器,西汉中期以后不再流行。而画像中鼎作为宣传天赋神权的礼器,在鼎功能实用化的背景下,如何解读这种矛盾,从泗水捞鼎一类图画像中,可见汉代以前的历史传说中涉及的器物等场景在画像中是如何刻画的。豆是汉代不常见的器物,豆形灯从豆发展而来,徐州、山东地区画像中的豆分为三型。通过对画像中豆形灯台、实物豆形灯台器形的对比,论文指出历史故事中汉代工匠对豆造型的设计缘由,并对豆这一器物包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汉画像中壶、鼎、豆的考察,论文认为壶不仅是重要的随葬品,也频繁出现在画像之中,总结常出现的壶和其类型以及汉画像中与壶共同出现的器物组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对于鼎、豆这种不流行于东汉墓葬中的随葬器物,需结合画像内容和器物时代、画像中器物来源探讨,以反映它们在墓葬中的功能与地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秦艽提取物对便秘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
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出现重大变革。智能手机开始频繁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大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工具,带来语言学习的新形式和新内容。本文以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学生为
在一个景观环境中,视觉中心的存在决定了一个场所的视觉主题,影响了整体景观的视觉质量,是人在环境中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依托和归属。视觉中心的设计要讲求虚实搭配的处理手法,
作为广泛存在的特殊主体,"小商人"一直生存在合法与非法的夹缝之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将"小商人"定位为未被现有法律主体所涵盖的特殊商事主体,使其得到特殊立法保护。"小商人
成熟的食盐市场经营主体的形成是食盐经营市场化的重要基础。如何培育成熟的食盐市场经营主体已经成为盐业界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界定成熟的食盐市场经营主体的概念基础上
<正>近期许多专家提出,应将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这条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能够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京杭大运河与长城一道,
目的分析自拟抗劳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确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5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气血两虚者13例,肝郁脾虚者19例,肝肾亏虚者18例,分
<正>一、汽车钣金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低的原因为了解汽车维修钣金为何让人们有低地位的印象,最好先了解钣金工及汽车钣金的概念。所谓钣金工,也称
<正>一、主题班会理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曾经为培养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起到
近20年来,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仍有许多突变基因的致病机制仍未明确。该文简要介绍了遗传病的基本特征,综述了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