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先决条件,承载着人类一切的实践活动。随着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空间转向热潮和当代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态势,关于空间的话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空间正义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一直以来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认为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存在内容缺失,这也使得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完整性受到挑战。因此,研究与梳理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一方面能够完善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新的时代阐释。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文章分为四个章节对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进行论述。按照马克思对于空间正义的理解,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把握,这也是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首先是实践性维度,马克思将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空间正义的基础和源泉,实践性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根基,马克思以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程度将空间场域划分为自然物质空间、社会实践空间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空间。自然物质空间由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未曾涉及表现为原始自然界的空间存在,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实践需要;社会实践空间根据人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表现为社会的空间存在,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实践场所;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发展到共产主义的空间存在,是马克思空间正义的实践理想。历史性维度则是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理论原则,空间正义的实现需要建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下。在马克思看来,空间正义的实现需要物质生产作为推动力,是空间正义的实现保障。空间正义的实现也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是空间正义的实现机制。另外,空间正义的实现具备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是空间正义的实现道路。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空间正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新的阐释,也是对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历史性维度的印证。人文性维度则体现了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价值诉求,空间正义的实现始终要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主体,将资本批判作为实现方式,将阶级斗争作为实现手段。空间正义的实现始终要与人的自由解放、人类文明以及人类命运保持统一战线。21世纪以来,社会实践空间的空间矛盾日益加剧,通过对城市化空间、网络化空间、全球化空间发展的空间非正义问题的梳理,将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对当代社会的空间非正义问题提出解决路径,阐释好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本文论题“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包含着双向的努力:一方面,根据马克思对于空间正义的文本理解,实现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诸多学派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梳理空间正义思想的三重维度内涵;另一方面,对马克思的空间正义思想与社会实践空间发展的现实空间问题相联系,阐释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在城市化空间、网络化空间以及全球化空间中的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本翻译实践所选文本为《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Ancient Chinese Dictionary)(Second Edition)。该书由商务印书馆编纂,第二版发行于2014年。译者的翻译实践基于与商务印书馆的项目合作,有利于提升个人双语能力,为词典翻译提供经验借鉴,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该词典中词条由基本释义和例句构成。例句中包含诗词、古文及其作者、题目。其中例句以诗歌及古文为主,
女神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女神信仰在中国历史悠久,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在我们的民间信仰体系中,女神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神职多元化。对于女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历史方面与民俗方面等,在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较少,并不常见。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与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笔者决定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民间文化心理学角度,对中国人存在女神偏好的心理原因做一种尝试性的探究,以期丰富和加
为评价重载交通条件下桥面沥青铺装的抗剥落性能,基于改进的重载处理方法和水浴预处理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路面常用6种沥青的种类、用量、指标以及4种集料的种类、级配对沥青混凝土抗剥落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和集料均对重载作用下桥面沥青混凝土的抗剥落性具有显著影响。6种沥青中环氧沥青成型的混凝土试件具备最优的抗剥落性能,沥青3大指标中软化点与沥青抗剥落性能相关性较好,可作为重载交通下桥面沥青铺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医疗体系的发展,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了让医院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重视其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基于此,通过分析全成本核算的内涵,了解了当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工作现状,进而提出了能够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以期推动医院的持续性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一条红线,而且是“定在中的自由”思想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对自由问题的探索,并不是一开始就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实践历程。在《博士论文》到《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强调用理性思维批判现实存在,同时重视现实与哲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个人自由解放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可能。但由于现实社会中所充斥着的种种腐朽落后的元
人类对历史追问的脚步从未停歇,从对历史的文字记录到对历史发展的反思,人对历史的认识也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过程。黑格尔汲取了时代的成果,以哲学的视野考察历史,敏锐的洞察到了历史发展背后,存在着超越个人意图的必然规律,但他却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构筑在精神的空中楼阁之中,马克思在批判性解构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继承了其合理内核,从现实的人出发,在考察人类物质实践生产过程以及交往关系之中,拂去了黑格
埃米尔·涂尔干生活在法国最为动荡不安的危机年代,他敏锐地感知到社会剧烈变革带来的“道德真空”问题,给予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以充分关注,主张道德教育是医治社会“病态”的良方,意图通过重整道德教育破解社会难题,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与促进社会团结的目的。纪律精神培养是涂尔干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入剖析涂尔干的纪律精神观念,认真探究其在学校纪律精神教育中的当代价值,对改进当前学校纪律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不仅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紧密相关,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食品安全工作,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有着我国“史上最严”之称的食品安全法也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完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整体状况持续向好,但与人民群众买的放心、吃的安心的需求仍有差距,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单一性政府监管已
进入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热门话题。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前提,提高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助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落地,并最终推动课程改革。既有研究虽然探索过农村初任教师、大学英语教师等的身份认同,但较少触及英语公费师范毕业生群体,更少关注他们从职前想象身份认同到职后实践身份认同的转变过程。因而,当前迫切需要拓展研究对象范围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