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信子,世界著名球根花卉,花朵于春季开放,植株端庄,花姿圆润饱满,花色绚丽,拥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等环境不同,风信子在我国栽培后软腐病与锈病等病情严重;鳞茎即使经过充分的消毒或晾晒,仍有腐烂现象,危害种球健康;植株易表现矮小,花朵稀疏等生理特征,使花卉观赏价值大幅降低,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提高了使用成本。目前,我国尚且无法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风信子种球,每年都需要从荷兰进口大量种球以满足国内需求。运用不同育种方式培育适合我国自然环境的风信子新品种是解决我国风信子种球生产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育种的评价、筛选工作是育种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管理与客观的评价指标筛选出有意义的单株后代。本论文拟通过对不同育种材料进行筛选、评价工作,并对风信子育种材料进行繁育、储藏、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这些育种材料成为本土新种质的可能性,以期为我国风信子育种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风信子杂交后代育种实验筛选出花朵观赏性佳、抗锈病及软腐病能力强,能够自然结籽的F1代单株16株。5月下旬收取鳞茎并放入恒温冷藏室度夏,储存期间风信子鳞茎腐烂率低。2.对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安娜玛丽(Anna Marie)、蓝色马甲(Blue Jacket)、简·博斯(Jan Bos)、芬达(Fondant)后代种球进行物候观察与抗病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辐照育种材料抗软腐病能力较强,Jan Bos与Blue Jacket材料抗锈病能力较强,Fondent材料开花早,但整体诱变材料花朵稀疏,观赏性欠佳。3.对风信子新品种“上农早粉”、“上农早蓝”进行花期调控实验,植株均于春节前提前绽放且植株表现优良的观赏性。“上农早粉”、“上农早蓝”花色淡雅,花穗大而饱满,花枝挺拔,观赏价值不亚于同时期市场销售的进口商品鳞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