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节能减排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竞争与合作的瓶颈之一,面临能源短缺、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的国际社会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工业化路程,而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有明显的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特征: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占全国总消耗量的70%左右,工业部门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0%以上,工业部门排放出全国二氧化碳的96%左右。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处于重要的转折点,不仅需要继续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还要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角。基于此,迫切需要研究在保持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加强节能减排监管、提高节能减排监管效率的问题,为破解当前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导经济增长转型以及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众多问题提供可行路径。 本文以生产效率理论和规制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全要素效率分析框架、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方向距离函数研究以下4个关键问题:一是基于节能减排的视角怎样界定能源规制、环境规制?什么是能源规制效率?什么是环境规制效率?二是如何利用效率测度的模型以及全要素效率分析框架测度规制效率?三是中国各地区工业能源环境规制效率怎样?怎样选择最优规制模式?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程度怎样?四是能源规制效率与环境规制效率怎样改进?这些问题对工业行业或政府主管部门科学制定监管政策、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具有积极意义。具体地: ①从节能减排的视角对能源规制进行补充定义,即:基于节能减排的要求,并由于能源利用具有负外部性(排放二氧化碳),政府通过制定节约能源的政策、法规与措施调节区域、行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以保障经济增长与节能减碳目标的实现。由于为实现节能目标而形成的成本和收益难以计量,提出通过考察计及能源要素投入的能源利用效率来测度能源规制效率,并将能源规制效率定义为在节约能源的规制下,“实际能源利用”向“目标能源利用”趋近的效率。 ②采用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方向距离函数测度能源环境规制的效率,构建能源规制、环境规制以及能源环境规制的效率测度模型,利用构建的规制效率测度模型对中国地区工业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则系统分析“强规制”情形下(考虑要素替代)的能源环境规制效率,并基于与“弱规制”情形的比较选择最优规制模式。 ③借鉴生态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的方法,梳理影响能源环境规制效率的若干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④基于标杆管理方法与DEA模型的结合,分析能源环境规制效率改进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两阶段的再标杆管理流程,并利用地区工业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效率的改进和提高提供方法参考。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有: ①理论研究方面,对现有能源监管(规制)主要研究能源行业和能源市场进行拓展,研究能源利用中的能源监管问题,基于节能减排界定能源规制的内涵,并针对环境规制与能源规制的多重规制进行研究。提出从节能减排的视角界定并研究能源规制效率、环境规制效率以及能源环境规制效率,丰富对已有从命令控制角度对规制效率的研究。 ②研究方法与模型方面,结合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提出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方向距离函数的“距离”可以作为规制手段,用以测度环境规制、能源规制和能源环境规制的效率,拓展现有仅针对环境规制的研究;对现有研究中简单定性划分“非规制”“强规制”“弱规制”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所构建的模型系统考察能源规制效率、环境规制效率、能源环境规制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等。 ③政策与对策研究方面,基于规制效率测度中的要素替代分析能源规制、环境规制以及能源环境多重规制的最优规制模式选择;基于标杆管理理论的“坏中取好”提出“好中取好”的标杆选择方法,并研究能源环境规制效率的改进。 本研究建立的规制效率的全要素效率分析框架以及基于环境生产技术的方向距离函数的规制效率测度,丰富了规制经济学理论和测度规制效率的模型与方法。本研究选择工业能源环境规制效率作为研究对象,从地区工业行业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切中了中国节能减排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对落实《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及2020年减排承诺,为工业行业或政府主管部门科学监管、落实节能减排指标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