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清权贵与晚清政治变迁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最早参与洋务的满族地方官员,崇厚通过担任三口通商大臣一职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重要角色。但目前学界对崇厚的研究尚显不足,或仅论及其在洋务中的作用,或仅谈及其外交思想及实践,并没有对其做一个全面清晰的评价。有鉴于此,本文依据历史文献,用历史学、政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崇厚在晚清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角色,并探讨了其对晚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期从中透视出中国政治现代化、外交近代化趋势。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前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评述及介绍了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章从崇厚的政治角色入手,探究了他在担任三口通商大臣一职时从事的诸种实践活动,进而从这些具体的实践中梳理出他早期的政治思想。本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其在担任三口通商大臣时对天津海关的体制改革及中外贸易交涉;二是其创办天津机器局。第三章从崇厚在外交上的作为,结合当时时局,分析了其在两次中外交涉中的处理方式、结果及原因。主要从两部分来论述:一是考察了崇厚有关教案交涉的问题。通过对教案起因的分析,论述了崇厚办理教案的方针和措施;通过与曾国藩的比较,分析了崇厚处理天津教案的主张和举措。二是考察了崇厚订约及交收伊犁的交涉问题。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论述了崇厚在与小国订约中的外交谈判策略及其影响;二是分析了崇厚在交收伊犁的交涉中失败的原因,通过与曾纪泽赴俄交涉的比较,说明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困境之所在。第四章评析了崇厚在以上的活动中体现出的矛盾思想,并进一步分析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析:一是洋务实践中的国家主权观;二是外交实践中的民族国家观。结语部分将崇厚放在其所处的晚清社会政治大背景当中,评析了其个人的作为在整个晚清政治格局转变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