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的严重性日益呈现出来,本文选取淮南潘一矿一矿的典型塌陷水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利用AnnAGNPS模型进行了非点源污染对采煤塌陷区情况的模拟,此外收集淮南潘一矿塌陷区2002-2010年9年有关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资料,研究了农业非点源污染对研究区域的贡献。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淮南2005-2010年水质质量公报收集到潘一矿矿区的年实测降雨量的平均值为972.13mm,运用AnnANGPS模拟这6年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002.40mm,模拟结果较好;2.对潘一矿运用AnnANGPS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年均总氮、总磷、总有机碳、总泥沙负荷为115162.97kg/yr、183810.35kg/yr、106322.67kg/yr、36201.80kg/yr;3.污染物空间分布较不均匀,污染物负荷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差别也较大,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氮、磷污染负荷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种植地>居住地>复垦地>矸石堆;4.通过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结合公式区域土壤侵蚀量=∑单个栅格单元土壤侵蚀模数*栅格单元面积,计算出区域年平均总的土壤侵蚀量为2762.48ta;根据属于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划分,得出潘一矿的土壤侵蚀程度属于中度侵蚀,需要关注土壤侵蚀的情况,防止侵蚀程度加强;5.对潘一矿典型塌陷区2002-2010年9年的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研究,该区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COD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畜禽养殖,占排放总量的56.70%,TN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生活污染,占排放总量的54.05%,TP主要的污染源来自于生活污水,占排放总量的42.48%;6.对潘一矿区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点源污染只考虑非点源污染的情况下,COD的排放量远没有超过CODⅢ和Ⅳ的控制目标,TN的排放量介于Ⅲ和Ⅳ的控制目标之间,TP的排放量均超过Ⅲ和Ⅳ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