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SV侵染水稻后挥发物的变化对褐飞虱选择行为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释放的挥发物,作为植物本身与邻近植物、昆虫和病原物之间的交流方式,在植物-介体昆虫-病原物三者的互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病原物能够通过诱导改变昆虫介体和寄主的表现型,包括寄主挥发物的释放,从而影响病原物的传播几率。本文以水稻-褐飞虱-水稻草状矮化病毒(RGSV)三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动态吸附/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Y型嗅觉仪比较感染RGSV的水稻与同期健康水稻释放的挥发物成分的差异、差异挥发物对褐飞虱选择行为反应的影响,以及RGSV对萜类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从而探明RGSV诱导的植物反应是否辅助了病原物的传播。所获结果如下:(1)提取带毒水稻和同期健康水稻叶片的粗提液饲喂褐飞虱,结果表明褐飞虱更倾向于选择带毒植株叶片的提取液。进而通过顶空动态吸附、GC-MS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了带毒水稻和健康水稻释放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与健康水稻相比,不管苗期还是分蘖期(分蘖期挥发物含量高于苗期),受RGSV侵染的水稻释放出的挥发物总量升高,挥发物的成分并没有改变,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等化合物;除了α,β-柏木烯含量下降,其他类型挥发物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2)实验进一步选择了8种差异显著的化合物,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褐飞虱在5种不同浓度下的对这些化合物选择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苯乙酮(1、10.100μg/μL)、苯甲酸甲酯(0.1、1、10μg/μL)和雪松醇(1、10μg/μL)对褐飞虱引诱作用明显;β-柏木烯在0.1μg/μL时对褐飞虱有明显的趋避作用,其它浓度下作用不明显;壬醛在测定的5种浓度下,对褐飞虱均没有明显的趋避或引诱作用;化合物喷施实验也表明喷施苯乙酮、苯甲酸甲酯后对褐飞虱有显著的引诱作用。(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RGSV胁迫下,水稻中萜类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受RGSV侵染后,萜类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矮化症状相关基因3-羟基-3-甲基戊二单酰CoA还原酶基因(HMGR)和鲨烯合酶基因(SQS)表现为下调;脱氧木酮糖磷酸盐还原异构酶基因(DXR)表现为上调;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HS)在前期上调,后期表现为下调。倍半萜环化酶基因(STC)在前期表现为下调,后期变现为上调;单萜烯环化酶基因(MTC)表现为明显下调;香叶基二磷酸合酶基因(GPPS)和植保素相关基因二萜烯环化酶基因(DTC)初期表现为下调,在后期则上调;
其他文献
目的:主要探究分析对脑室内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后引流管的临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室内出血,需要进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108例,要
针对门诊抽血室护患纠纷的原因,从服务态度,护士综合素质,患者自身因素,抽血室管理秩序进行分析,并从看患者的角度合理优化流程,搞好护患关系,完善门诊抽血室的工作质量.
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地域性强,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是重要的生态指示昆虫.该研究采用形态学、生物地理学以及生物学方法对秦岭中段蝎蛉科昆虫的区系组成、垂直分布规律、优势种
2002-2003年在北京对保护地番茄进行了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研究。这些替代技术旨在防治保护地番茄土传病害。研究的替代技术包括使用熏蒸剂威百亩17.5g/m~2-52.5g/m~2、硫酰氟12.5g/m~2-50g/m~2、太阳能消毒结合生物防治剂和使用人工基质栽培技术。试验在滴灌及覆盖塑料薄膜的条件下进行。 通过跟踪调查,处理土壤中的镰孢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处理后立即分离显示甲基溴、
目的:探讨应用四逆散循足阳明胃经中药艾灸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气滞血瘀型肠梗阻症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优越性与效果.方法:70例进展期胃癌病例纳入实验,以治疗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远端
目的:研究Ommaya囊尿激酶注射并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及其对颅内感染、脑积水的防治意义.方法: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脑室外引流管,Ommaya囊管穿刺置入并尿激酶注射引流
目的:探讨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预置髂总动脉球囊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剖宫产术
目的:探讨当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以及分析如何进行解决处理.方法:通过依据作者实际工作体会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结果:目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结论: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