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然而人们在通过土地开发利用,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地矛盾激化等问题,已成为喀斯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寻求喀斯特区域可行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以六盘水市为例,该市地处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本文将从3个方面对该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即喀斯特区域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分析;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喀斯特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并得出了以下相应结论: ①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分析,根据耕地的质量、数量以及生产效益三方面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耕地的生产效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复种指数和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与之呈正相关,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的使用量与之呈反相关。 ②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的影响。该区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石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其石漠化面积比例约占35%,水土流失比例约占30%。对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本文运用了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结果得出,六盘水市2003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4443,而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167hm2,生态赤字为5724,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比例约为5:1,生态赤字说明六盘水市的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一种相对不可持续的状态。 ③评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六盘水市1996~2004年相关数据资料,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以及采取相关分析法、模糊数学原理、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方面37个因素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因素权重,计算其隶属度,然后进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1996~2004年期间呈上升趋势,1996~2000年该市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准备阶段;2001~2003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4年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其他文献
土壤中Cd、Pb污染现象日益严重,Cd、Pb均是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对植物正常生长、生态环境稳定及人类健康均具有危害作用。目前,我国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严重。辣椒是我国许多县
本项研究以辽宁省的棕壤和褐土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培养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硅磷,包括单施硅磷以及不同比例硅磷混施对土壤硅磷存在形态和有效性的交叉影响。得出的结论
泥炭、油页岩和草炭是陕西境内丰富的有机矿藏资源,主要蕴藏在铜川、咸阳、渭南、延安等市渭北一带及榆林的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储量丰富,可开采程度高。目前,虽然人们
硼是高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由于适宜植物生长的硼的范围比较狭窄,当人们连续施硼肥时,易使植物出现硼毒害的问题。因此研究植物对高硼胁迫的反应将会为植物的
本文通过盆栽玉米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地采集的3种不同肥力水平棕壤上获取了C和N双标记的玉米秸秆和根系,通过培养实验对玉米秸秆和根系在土壤中的分解与转化,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是河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种植方式,生产过程中农民为追求高产和高收益,氮肥施用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过量施用氮肥不仅减少作物产量,浪费肥料成本,还污染土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继续通过番茄栽培试验,研究保护地节点渗灌、普通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空间变异特点以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竹林土壤碳氮库是全球碳氮汇的重要组分之一,探讨其土壤有机碳氮组分的变化规律,可为解释土壤碳氮库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川南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9种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