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译者并未有一个客观的看待和评价,可以说,译者主体性的地位并未彰显出来。随着文化转向和翻译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译者,也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译者和其主体性,范围涵盖美学,传播学,哲学等等。
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作品的翻译,其特点决定了文学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经历的困难,但它也最能反映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诗歌翻译更是如此,所以本文选择对《枫桥夜泊》的英译文做定性分析,来研究译者的主体性。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一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化和识解,作为论文研究的出发点,来分析《枫桥夜泊》众多英译文,以期从中发现译者的主体性和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因素,实现了认知语言学和翻译学科的结合。
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之上,所以体验哲学的理论也被引入进来。这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因为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能帮助读者从哲学的角度更好的理解译者的主体性。
该论文旨在研究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所以引入了前人对诗歌和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一些理论作为借鉴,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创新点。从实践的意义来说,该论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对译者及译者主体性的客观探讨,能够产生广泛的指导意义,能促进更多更好优秀译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