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PAK家族与Spred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各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探讨PAK家族、Spred、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及活检的宫颈组织标本共154例,年龄在24~68岁,中位年龄50岁;其中正常组标本(均为因非宫颈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中位年龄49岁;LSIL组标本24例,HSIL组标本31例,中位年龄43岁;宫颈鳞癌标本(标本均已经过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腺癌已除外,标本仅纳入鳞癌标本)59例,中位年龄55岁。根据不同病理特征对宫颈鳞癌进行分组:按照年龄:其中<55岁21例,≥55岁38例;按照临床分期(FIGO,2009年)其中Ⅰ-ⅡA期48例、ⅡB-Ⅳ期11例;按照分化程度:高分化22例、中-低分化37例;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19例、有淋巴结转移29例。实验标本纳入标准为:(1)术前3月内未接收药物治疗;(2)术前均未接受新辅助化疗、放疗和中药治疗,未服用保健产品;(3)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病例信息完整者。实验所纳入标本术前均行HPV-DNA分型检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4例宫颈组织标本中PAK和Spred的表达情况,分析PAK、Spred、HPV感染与宫颈鳞癌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AK家族中,PAK1在正常组、LSIL组、HSIL组、宫颈鳞癌组中阳性率逐渐升高,PAK6在各组中的阳性率也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而Spred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则逐渐降低。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PAK家族:PAK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转移有关(均有P<0.05),与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PAK6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是否转移有关(均P<0.05),与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由此可知:分化程度低、有淋巴转移者PAK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反之阳性率越低。Spred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及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分化程度越高Spred的阳性表达越高,反之阳性率越低。3.HPV-DNA感染的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且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不同宫颈组织中PAK1的表达与Spred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1);PAK6与Spred呈负相关(P<0.01);PAK1与PAK6呈正相关(P<0.01)。5.在各组中,PAK1的阳性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1);PAK6的阳性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P<0.01);Spred的阳性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P<0.01)。结论:1.PAK家族:PAK1和PAK6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Spred表达的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性。2.在宫颈鳞癌组,PAK家族:PAK1、PAK6的阳性表达均与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有关;Spred的阳性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提示PAK家族可能参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并且与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关;Spred可能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及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3.PAK家族及Spred可能参与了HPV感染相关的宫颈鳞癌的发病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