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过程中译者个性的存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nlu19872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事实证明,随着翻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翻译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把注意力转向翻译活动的主体要素——译者,研究一下译者的个性是如何在译作中展现出来的。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借助于哲学对译者个性内涵的描述来探究译者的个性。哲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科。它为我们研究译者的个性提供了新的视野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从哲学上来看,译者的个性在翻译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译者不仅有主导性,而且还有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三种特性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表现出来。从哲学的角度弄清楚译者个性的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译者的个性问题。在本章中我们将从译者个性的三种表现形式出发,列举有说服力的事实,从而论证译者个性的存在。 在第二章,我们将从思维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的过程,从而展示译者的个性。翻译过程由理解和表达两部分构成,该过程也可以视作是译者思维的过程。理解就是阅读领会由外文写成的文章,理解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译者的认识能力各不相同,因此,相同的作品由不同的译者来读感受各不相同。而在表达阶段,每个译者倾向于不同的表达手法,有自己钟爱的翻译风格和自己熟悉的修辞方式。因此,译者的个性存在于翻译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译者的个性是客观存在的。 在第三章,我们将借助于符号学中对等值的要求来研究译者的个性问题。符号学作为符号体系的科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翻译时,译者总是力图在译文中完全保留原文的语言意义。从符号学来说,上述语言意义就是指相关意义,语用意义和内部语言意义。如果译者想在传达这些语言意义时达到等值,他不可避免要展现自己的个性。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如何在这三种意义中作出取舍,从而尽量完整传达原文语言意义的。 毫无疑问,译者的个性存在于每一篇译作之中。有经验的译者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个性和作者的个性和谐共存于译作中。只有那些为了完整准确的传达作者风格和原文意义而合理体现自己个性的译者才是成功的译者。
其他文献
宁乡位于湘中偏东北,境内方言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四小片,分别以城关镇(玉潭镇)话、双江口话、花明楼话、流沙河话为代表。本文调查及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花明楼话,文章全面、详
静电纺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压电薄膜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且所制备的纤维膜柔软、质轻、透气性好,是用于可穿戴传感器的理想选择。为了基于PVDF纳米纤维薄
随着电力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势愈加凸显,并因体积小、质量轻和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直接转矩控制因简单易于实现、转矩响应快
抑郁症为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甚至导致自杀。抑郁症往往伴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异常。作为衡量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重要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长沙市博物馆藏有一顶明代双龙戏珠束发金冠,是20世纪70年代末长沙县一位农民主动上交到湖南省文物管理部门,后转给长沙市博物馆保管收藏。这顶双龙戏珠束发金冠,通高仅2.9厘米,
报纸
在热力学参数、焓和熵的基础上,分析了焓分析法和分析法的联系和差异。通过对蒸发器的热力学分析,提出了确定内部损的方法,建立了蒸发器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一氧化铝
体态语的研究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交流的增多以及中国人学外语、外国人学汉语的实际需要,体态语的研究水平也在迅速提升。本文试图从古典诗歌中发掘古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通过对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区农业区域专业化的个案调查,具体分析出四川省农业区域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