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不同时长振腹法,观察不同时长振腹法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血清pGF2α含量影响,探讨振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治疗时长,为振腹法更好的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中的患者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门诊或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共收集到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后分别进行操作时长为3min、5min、7min的振腹法,3组均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治疗7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操作前后进行量表评分和静脉血液采集,观察各组VAS评分表、痛经症状综合评分表、中医证候评分表以及血清PGF2α含量数值,并录入SPSS21.0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成果:(1)手法操作前,三组患者在年龄、经期、周期、病程等一般资料以及VAS评分、痛经症状综合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血清PGF2α数值等各方面经统计分析,均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各组患者各基本情况一致,具有临床可比性。(2)组内比较:各操作组VAS评分、痛经症状综合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PGF2α数值操作前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min振腹组、5min振腹组、7min振腹组在改善疼痛、痛经症状、中医症候及改变实验室指标血清PGF2α方面均有一定的作用。(3)组间比较:操作后进行三组间评分,各操作组在VAS评分、痛经症状综合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PGF2α数值各方面,3min振腹组与5min振腹组、5min振腹组与7min振腹组相比P<0.05,而3min振腹组与7min振腹组相比P>0.05,证明5min振腹组与3min振腹组、7min振腹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有效改善疼痛、痛经症状、中医症候及改变实验室指标血清PGF2α含量的最佳操作时长。(4)临床疗效比较:痛经症状综合评分临床疗效比较,3min振腹组55%,5min振腹组90%,7min振腹组84.21%,各操作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比较,3min振腹组60%,5min振腹组95%,7min振腹组89.47%,各操作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推拿手法振腹法具有降低机体血清PGF2α含量及改善疼痛、痛经症状、中医症候的作用。(2)操作时长为5min时,在改善疼痛、痛经症状、中医症候及血清PGF2α含量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为最佳操作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