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等制度的推行,农村居民集中居住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集中居住有利于公共服务的提供,基础设施的完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但是如何选择适合地区发展实际的集中居住模式,同时解决集中居住后农村居民的土地、就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对农村集中居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发展现状、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集中居住模式、促进集中居住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因素包括自然、行政区划、交通、经济、政策、文化因素,但其主要因素是自然、交通和经济因素。对大多数以务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来说,依托自然村落来建设集中居住区是最易于接受的集中居住的模式,对于拆迁安置的农民来说乡镇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区适用性相对较强,对于以经商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由于脱离了土地的限制,依托集镇的集中居住模式更为适用。因此,我们可以从立足长远和全局,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传统乡村特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等共性政策和针对各集中居住模式采取的个性政策来促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本文对不同集中居住模式进行实例分析,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为更好的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提供实例借鉴,但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加之该区域部分集中居住点正在建设中,调查范围也有限,成果的理论和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