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地区猪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猪链球菌2型反应调控因子RevS缺失株的构建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能引起猪和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以及突发性死亡,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荚膜多糖(capsulaur polysaccharide,CPS)抗原性差异,可将SS分为35个血清型(1~34,1/2),主要致病血清型为SS1、SS2、SS7和SS9,其中SS2流行最广、致病性最强。国内研究报导主要以SS2为主,其他致病血清型分布和致病作用不明。就SS2而言,不同菌株致病性强弱与其是否携带和表达毒力相关因子有关,但其致病机制不明。本研究对苏中地区正常猪群猪链球菌主要致病血清型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对分离菌株毒力因子表型、耐药性和致病性等进行系统鉴定;同时,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四川强毒株05ZYH33的反应调节因子RevS基因缺失突变株,初步阐明了该反应调控因子对国内毒力株致病性的影响。1苏中地区猪链球菌主要致病血清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2005年、2006年从苏中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样本共303份,以猪链球菌种16S rRNA特异性引物及血清型1型、2型、7型、9型英膜多糖型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进行猪链球菌及主要致病血清型的检测。2005年200头健康猪样本中,有176份为16S rRNA阳性,SS检出率为88%;在176份16S rRNA阳性样本中,1型、2型、7型、9型检测阳性标本数分别为17、15、20、52,检出率分别为9.6%、8.5%、11.3%、29.5%。2006年103头健康猪样本中,85份样本检测为16S rRNA阳性,SS检出率为82.5%,85份16S rRNA阳性样本中1型、2型、7型、9型检测阳性标本数分别为15、2、22、17,检出率分别为17.6%、2.3%、25.8%、20%。调查表明,该地区正常猪群中猪链球菌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多种血清型同时存在。2猪链球菌2型、7型和9型菌株的分离鉴定通过PCR初筛和平板法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3株、猪链球菌7型3株和猪链球菌9型13株。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符合猪链球菌的生化特征。所有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万古霉素素敏感,但对四环素耐药,其中分离株58c呈多重耐药,分别对四环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主要毒力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gdh均呈阳性,mrp、epf、sly、fbp呈阴性,orf2在各菌株中的分布有差异,其毒力因子表型与欧洲分离株不同,与国内暴发流行毒株的毒力因子表型差异显著。3猪链球菌2型反应调控因子RevS缺失株的构建2002年Greeff降首次报导反应调节因子(response regulator)RevS基因敲除的SS2在猪各组织器官中的定植能力减弱,作用机制不明。为探讨RevS基因对05ZYH33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本研究构建中间为壮观霉素抗性基因,两侧为RevS编码基因上、下游同源序列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和PCR法鉴定,获得RevS编码基因完全被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替代的突变株。该基因敲除后细菌的稳定性、生长曲线、菌落形态、溶血性、染色情况、镜下形态及蛋白表达等基本生物学性状无发生明显改变。动物感染实验显示,RevS突变体对小鼠的致病性显著减弱,但对其主要宿主猪的致病性未见显著改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29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 cell lymphoma,PMBC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结果:29例病理确诊PMBCL患者,中位年龄32岁,临床表现以纵膈巨块(72.4%)、上腔静脉综合征(51.7%
摘 要: 在我国大学英语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本文重新分析了翻译法的优势和局限,认识到这种传统教学法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与其他教学法并行不悖,相互取长补短。  关键词: 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 运用    1.翻译教学法的发展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欧洲的一些国家。这种教学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
摘 要: 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英语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兴趣 学习动机 英语教学    一、引言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可以提高学生的
摘 要: 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习语承载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翻译时如何在忠实原习语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三个方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动物习语 翻译因素 翻译策略    一、习语及其意义   1. 习语的定义   胡壮麟说:“英语习语是在语义上和句法上都受到限制的一类比较特殊的词
一、挖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奋点,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中学生由于记不住英语单词,学习兴趣锐减,课堂上消极被动,毫无参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1.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使用得当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讲解词汇时如果教学语言单一枯燥,学生也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果把讲解词语与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