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分析与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危化品生产量和运输量的俱增,据统计,我国95%以上的危化品涉及到异地运输,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频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环境的破坏后果极为严重且正逐步扩大和加深。危化品道路运输的特点为事故原因复杂,风险影响因素多,风险因子参数不确定性大;事故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危化品的事故后果演化情景不确定;事故后果多样,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优化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模型,对明确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研究危化品运输事故机理及风险安全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通过借助文献调查以及实际资料来明确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探究事故后果演化情景;借助ALOHA软件分析13个影响因素条件差异下的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影响范围;分析液氨的理化性质确定不同毒气浓度、火灾以及蒸汽云爆炸三种事故情景下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人员死亡概率。其次,建立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模型,包括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率模型及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模型。后果考虑人员死亡后果以及环境敏感区的破坏后果,将环境敏感区分为大学校园、医院、公共绿地、文化古迹等7类,借助熵权法计算各类敏感区的权重。接下来,以北京六环为实例研究区域分析并计算其交通状况、地理条件、道路类型以及四季变化等天气条件差异下的路段风险,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事故情景的影响范围在GIS中进行可视化,得到不同事故情景下路段的风险分级结果。最终,借助危化品道路运输现实风险分级指数评价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评价模型是合理可信的。
其他文献
所谓供应链是从原材料开始到最终消费者这一配送过程中一系列活动因素连接而成的全部网络系统的总合.它是一种包括理解和管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行为次序的战略概念.产品通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社会二元对立越发明显,由此引发出的社会治理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之下,乡村多元治理力量之一——民间信仰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便成为了可
综观集装箱船舶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向船舶大型化发展的历史:1974年以前所建造的集装箱船,最大载箱量为3000TEU,80年代初期为3500TEU,后期出现了4000TEU,90年代以来,4800TEU超
1 概述2002年国际海事委员会的运输法草案中关于单证的转让的规定,基本上是以英美法的有关规定为基础而定的.这在概念上和本质上都是与欧洲大陆法不一样的.草案中关键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