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家园》的创伤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擅长以史诗般的小说来描述非裔美国黑人奴隶所经历的创伤历史,他们为摆脱身心两方面所遭受到的无情压制和虐待而进行顽强地抗争着。莫里森之前的小说生动地描述了黑人群体渴望追求精神救赎的故事,展现出一幅幅黑人群体为从创伤经历当中恢复过来而不懈斗争的画面。作为莫里森小说的又一部延续之作,《家园》讲述了在20世纪50年代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遭遇身心两方面的创伤,各自在回归社会和拥抱社会生活的过程当中都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的故事。本论文借助创伤理论,试图研究小说主人公所遭受到的创伤经历,并详细分析这对兄妹受到创伤的各种症状以及各种治愈创伤的途径。  本论文共有六个部分组成。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托尼·莫里森和她的作品《家园》,并就国内外对该作品的研究现状做了文献综述,借此给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论文框架。第一章引入创伤理论,详尽地介绍了创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之后的文本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本文作者详细分析了《家园》中主人公遭受创伤的三个主要原因,即:家庭创伤,战争创伤和种族创伤,从而更好的理解小说中主人公的生存困境。第三章作者结合创伤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借此剖析小说中主人公的创伤症状以及创伤给他们造成的身心两个方面的影响。第四章作者重点探讨了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如何摆脱创伤噩梦,走出创伤的困境从而积极的拥抱未知的生活。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黑人群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有效的途径从创伤当中复原:一是讲述创伤,二是回到社区寻求帮助,最后是接受并融入到本族文化中去。  小说《家园》不仅揭示了主人公弗兰克和妹妹茜各自的困境,同时也致力于呼吁那些创伤受害者寻找适当的途径,将自我从难以泯灭的创伤记忆中解放出来。《家园》是一部创伤小说,可以用于研究人们遭遇创伤之后混乱的内心世界,并为人们提供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鼓励整个边缘化的非裔美国人群体勇敢地从他们的创伤当中走出来。
其他文献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对于中国兴趣越发浓厚的西方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之前对中国流于表面的认识。随着更加深入的发掘,不少极具特色的中国作家映入了世界文坛的眼帘。阎
《围城》是20世纪著名学者钱钟书的文学杰作之一,其中出现的文化专有项不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展现了作品独特的文化韵味。作为反映“被围困”这一
翻译从本质上来看是心理的、认知的过程,而元认知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把元认知研究的理论成果借用到翻译实践的过程,既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理论
约翰·马克斯·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自传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讲述了主人公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著名作家的生活故事。《男孩》创作于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