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当今社会的广大教师,由于受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在中学教师人群中健康问题更为突出。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是终身体育行为的前提,体育锻炼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中学教师的体育锻炼态度很有必要值得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北省邯郸县5所中学23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分别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类别研究了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差异,并对阻碍他们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达到促进教师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态度、提高中学教师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表明:1、邯郸县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是积极的,认知比较客观、明确、全面,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有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受他人影响比较小,但还是有少数教师对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锻炼的自主控制能力较弱;2、从性别上看,邯郸县中学男女教师体育锻炼态度都比较正面和积极,不同性别教师在对待体育锻炼态度的认识上经T检验,在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行为态度和行为习惯这四个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男教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p值均小于0.05);3、在年龄上,邯郸县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经F检验,在各个指标上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值均大于0.05);4、在学校类别上,邯郸县中学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经T检验,在各个指标上不存在差异性(p值均大于0.05);5、阻碍邯郸县中学教师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归结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即主观因素,包括:没有锻炼习惯、自身惰性意志力差、没兴趣、身体健康不用体育锻炼、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活动不适合自己举止行为特点等,内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强身健体意识不强,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观认识不到位。外因即客观因素,可划分为个体和环境两个方面,个体方面包括:工作负担繁重身心疲劳、经济实力不允许、缺乏余暇时间;环境方面包括:锻炼场地远不方便、没有合作伙伴、没人指导、体育设施不全、缺少体育组织。外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落后、社会竞争严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