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戏曲研究与戏曲思想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颉刚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古史辨派的创始人。他的学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古史、民俗学与历史地理学。学术界对顾颉刚的古史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对其戏曲学思想研究,却尚显不足,故笔者通过搜集顾颉刚曲学研究的相关资料,分五个章节对顾颉刚的曲学思想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一、顾颉刚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本章主要分为两小节论述,即现代戏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顾颉刚曲学思想研究的新途径。文中罗列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指出顾颉刚曲学思想形成的宏观背景,即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形成和王国维的现代戏曲研究范式的创立。与此同时,对顾颉刚戏曲研究的新途径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顾颉刚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语境。本章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其一,对顾颉刚的家世、生平进行简单梳理。其二,对顾颉刚所生存的外部环境与资源进行描述和整合。其三,顾颉刚戏曲交游考略,对于他在戏曲上与友人的重要交流进行介绍。本章后附录了顾颉刚的戏曲活动日程安排以及戏曲文本发表编年。  三、顾颉刚的戏曲论。对顾颉刚的戏曲研究做深入挖掘,主要从他的公开发表的文字中汲取其对戏曲的观点与认识,分为戏剧剧场理论研究、顾颉刚的戏曲笔记、顾颉刚中国戏剧价值论三个方面,继而了解与总结顾颉刚戏曲论的主张与发展。  四、顾颉刚的戏曲理论与“古史层累说”。古史与民俗研究成为顾颉刚研究的主体,通过对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探讨顾颉刚戏曲研究对其古史研究的影响,从而反思其学术研究思路与学术意义。  五、顾颉刚戏曲研究成果—影戏研究。顾颉刚作为影戏研究的先锋人物,对影戏也颇有见解。文中重点强调顾颉刚影戏研究的价值,以及顾颉刚影戏研究在影戏研究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后世影戏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考量,旨在更全面地了解顾颉刚的学术研究。此外,研究顾颉刚的曲学思想不仅可以窥见顾颉刚在戏曲、民俗上的建树,更可以折射出顾颉刚在研究过程中的戏曲观,从而全面理解他的学术思想。
其他文献
学位
合理的健身运动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但对体型偏胖的老人而言,必须注意:运动时一定注意护好腰。  要完成前后屈伸、左右旋转的动作,都需要腰部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协助,它们都能缓冲脊柱运动受到的压力,吸收震力,保护脊髓 。而人老后,肾气开始衰退,骨质变得疏松,腰部关节、韧带、肌肉也都在发生退行性改变,所有这些都不利于保护腰椎。尤其对于胖老人来说,腰椎大多被包在厚厚的脂肪中,突然运动时腰椎适应能力差,承重
李劼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波》初版于1937年,面世后得到了多方赞誉。建国后,李劫人却对《大波》进行了重写,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当时的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当今加拿大文学女王,她的作品产量极大,曾发表多部小说、诗歌及文学评论。在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基础上,法国朱利亚·克里斯特娃发展出了互文性理论,而戏仿
杜拉斯曾在中国掀起两度热潮,其作品进入中国后一版再版,尤以小说《情人》为代表。本文将打破文本内部封闭式的关照,结合时代背景,梳理杜拉斯在中国的传播热潮,从传播视角考察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