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03~+ CD8~+组织定居T细胞在食管鳞癌中的免疫学特性和功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几年手术和新辅助放化疗在临床治疗上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ES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免疫治疗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能因为CD8+TIL含有不同的细胞亚群,从而导致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较大。因此,深入探究CD8+T淋巴细胞有助于我们发现和肿瘤诊断、治疗、预后更相关的T淋巴细胞亚群。组织定居记忆(tissue-resident memory,TRM)T细胞是最近几年发现的新的淋巴细胞亚群。TRM细胞可产生效应细胞因子,对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能直接产生细胞毒性,从而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CD103+CD8+TRM细胞在人肿瘤组织中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仅限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回顾性分析TRM细胞的浸润比例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对其在人肿瘤组织中的特性及功能还未做进一步研究。CD103+CD8+TRM细胞在人ESCC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及其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免疫学特性及功能至今未有研究报道。为了探索CD103+CD8+TRM细胞在ESCC中的存在情况,我们首先对TCGA数据Ⅰ-Ⅳ期ESCC的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ESCC肿瘤组织中,CD8A基因表达与TRM细胞标记基因-整合素αE亚单位(ITGAE,又名CD103)基因表达呈正相关性(r=0.4786),CD8A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富集较高的ITGAE基因(P<0.001),并且在CD8A高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中,TRM细胞相关基因RUNX3、CD69、CXCR6明显高于CD8A低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P<0.01、P<0.0001、P<0.0001);进一步分析 CD9、RUNX3、CXC6与ITGAE基因的关系,发现CD69、RUNX3、CXCR6与ITGAE基因的表达也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189、r=0.2478、r=0.5142),并且 CD69、RUNX3、CXCR6在ITGAE基因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中表达明显高于ITGAE基因低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P<0.01、P<0.05、P<0.0001);此外,ITGAE与PD-1、TIM-3、CTLA-4、LAG-3、TIGIT等免疫检查点分子及颗粒酶B、干扰素-γ杀伤性分子对应的基因之间显著正相关(r=0.4631、r=0.4108、r=0.3869、r=0.4394、r=0.4788、r=0.5054、r=0.3682);与ITGAE低表达的肿瘤组织相比,ITGAE高表达的肿瘤组织样本也高表达PD-1、TIM-3、CTLA-4、LAG-3和TIGIT等免疫检查点基因(P<0.0001、P<0.0001、P<0.001、P<0.001、P<0.001),并高表达颗粒酶B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P<0.0001、P<0.001)等杀伤性分子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食管鳞癌在基因水平可能存在CD103+CD8+TRM细胞,并且可能是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ESCC中表达较高的CD103+CD8+TRM细胞相关基因,接下来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验证新鲜初治ESCC手术标本中CD103+CD8+TRM细胞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ESCC肿瘤组织中存在CD103+CD8+TRM细胞,为(60.47±3.99)%;并且高表达PD-1、TIM-3免疫检查点,PD-1+、TIM-3+、PD-1+TIM-3+表达依次为(48.51±4.74)%、(29.09 ± 4.61)%、(39.73±5.03)%;同时也高表达CD69及低表达CD62L、CCR7,依次为(57.66±7.65)%、(2.42±0.89)%、(4.42±1.20)%,表明 CD103+CD8+T细胞有可能是一群肿瘤特异性T细胞,并具有组织定居T细胞的表型特征。为了了解化疗药物对肿瘤组织样本中CD103+CD8+TRM细胞的影响,我们进一步用FCM方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后的ESCC患者中CD103+CD8+TRM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发现新辅助化疗后ESCC肿瘤组织中CD103+CD8+T细胞的浸润比例为(65.11±6.20)%,并且高表达PD-1、TIM-3免疫检查点,PD-1+、TIM-3+、PD-1+TIM-3+表达依次为(52.40±6.31)%、(42.15±6.09)%、(52.43±5.80)%;并且,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中CD103+CD8+TRM细胞的比例,及 CD103+CD8+TRM 细胞上 PD-1+、TIM-3+、PD-1+TIM-3+的表达比例与初治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推测CD103+CD8+TRM细胞可能不受化疗药物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初治的76例ESCC癌旁组织和癌组织蜡块标本中CD103和CD8 T细胞的浸润情况,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结果显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有CD8+和CD103+细胞浸润,但组织多色免疫荧光显示癌组织中大多数CD103+细胞共表达CD8+,显示CD103+CD8+T细胞表型,而在癌旁组织中大多数CD103+细胞不共表达CD8+,表明癌组织中CD103+细胞是T细胞来源。另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发现CD103+和CD8+T细胞的高表达与ESCC患者较好的临床预后有关。以上结果表明CD103+CD8+TRM细胞和ESCC好的临床预后关系密切。我们进一步研究观察到,在ESCC新鲜组织标本中,与CD103-CD8+T细胞相比,CD103+CD8+T细胞Ki67增殖能力强,为(8.29±1.10)%,可分泌IFN-γ、IL-2 并且表达 CD107a,为(6.55±2.08)%、(4.24 ± 1.52)%、(11.71±1.94)%。另外,由于CD103+CD8+T细胞高表达PD-1,为了探究PD-1阻断对CD103+CD8+T细胞的影响,用anti-PD-1抗体和CD103+CD8+T细胞共孵育,发现CD103+T细胞在anti-PD-1抗体阻断后IFN-γ和 IL-2分泌能力增强,依次为(11.00±3.15)%、(5.71±1.64)%。为了更充分研究 anti-PD-1 药物对 CD103+CD8+T细胞的影响,我们运用化学致癌剂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饮水法建立小鼠原发食管癌模型,检测anti-PD-1抗体治疗原位食管癌小鼠后,小鼠体内CD103+CD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食管癌小鼠经anti-PD-1抗体治疗后,食管组织肿瘤灶数目明显较少,对照组和anti-PD-1抗体治疗组肿瘤数目分别为4.14±0.59,2.28±0.35,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食管肿瘤组织浸润的CD103+淋巴细胞(H-Score评分)在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0.08±0.01,0.14±0.01,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推测anti-PD-1抗体对小鼠的治疗作用有可能和CD103+T细胞的浸润增加有关。以上几部分研究对CD103+CD8+TRM细胞的存在及特性有了初步认识,最后以4-NQO诱导的食管癌小鼠为研究对象,FCM分选脾脏CD103-CD8+T细胞和CD103+CD8+T细胞,利用新一代RNA-seq技术,初步探索CD103-CD8+T细胞和CD103+CD8+T细胞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CD103+CD8+T细胞相对于CD103-CD8+T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富集主要集中在细胞毒功能、细胞免疫反应、细胞粘附功能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与以往的研究相吻合,表明CD103+CD8+T细胞可能参与了食管癌肿瘤组织中的免疫反应。综上所述,ESCC中存在CD103+CD8+TRM细胞,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是一群可能不受化疗药物影响,在肿瘤环境中容易被活化,容易产生应答的肿瘤反应性T细胞。并且,靶向PD-1后,CD103+CD8+TRM细胞功能有所增强,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小儿胃肠薄弱,摄入高热量食物易形成胃肠积热,而小儿胃肠积热与肺炎发病相关。银莱汤以肺与胃肠同治立法组方,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疗效确切,但其机制并未明确。“菌-肠-脑轴”体现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脑肠轴,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前期研究发现,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伴随多种炎症因子改变,银莱汤对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均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胃肠积热合
学位
研究背景:慢性乳腺炎是一组发生在生育期女性的非特异性乳腺炎症疾病,主要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浆细胞性乳腺炎,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红肿、乳房脓肿和窦道瘘管等。疾病后期肿块难消,脓肿此起彼伏,瘘管、溃口经久不愈,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精神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慢性乳腺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规范系统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对于该病脓肿期和溃后
学位
背景:癌性发热是肿瘤本身引起的一种非感染性发热,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癌性发热,患者很难继续进行抗肿瘤治疗,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生存期缩短。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可选择的药物有限,且风险收益比不能确定,成为了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题。近年来,很多医生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癌性发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病人在治疗方面有了新的选择。通过
学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一种发射光谱检测技术,它通过测量高能激光烧蚀等离子体的发射谱线,得到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和含量信息。LIBS技术具有快速响应、多元素分析、在线检测、
我国刑法在面对社会转型时采用了相对积极的方式,在刑法中增设了若干新类型的轻罪,在这种转变之下,立法和司法的动态关系如何调整就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从我国刑法规范
目的本课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唐先平教授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处方进行规律分析,从而总结唐先平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系统可靠的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唐先平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门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所开具的处方,共166首,将患者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功能对搜集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
学位
物质能量代谢与分配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其代谢与分配规律是生物学家尤其生态学家所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与分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植物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e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摄入的可酵解的低聚糖,双糖,多糖和多元醇(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饮食类型设为观察内容,以探讨其与IBS-D患者中医证型
学位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自拟活血利水方与洛索洛芬钠对比,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评估自拟活血利水方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自拟活血利水方的进一步推广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门诊就诊,经纳排标准筛选合格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共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0人)、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