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语境下梁平传统手工艺整体性保护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r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近百年来,我国传统的民间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正面临着生存环境恶化的困境。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统手工艺类(其中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非遗”保护分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截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颁布,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中占据8.8%,加之传统技艺门类中诸多具有传统手工艺表现形式的“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占12%的比重。但是,目前大多数保护的工作都是对传统手工艺的本体进行保护,属于“生产性保护”,动态保护传承人,静态保护技艺等。缺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文化生态化保护意识。文化生态学以社会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特定社会环境之下区域内文化创造的适应、变迁与发展过程。文化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人类不断适应周围环境的过程,通过考察外界环境来研究人类文化,文化生态学并不主张“环境决定论”,这里的“环境”不仅是生态学范畴的自然环境,还包含社会环境(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种族等)、文化环境(风俗、礼仪、宗教)等物质性、精神性的内容。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形成一种双方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适应环境,另一方面人类行为同时也会影响甚至改造环境。梁平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到目前为止,梁平的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竹帘、梁平抬儿调五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另外还有市级保护名录15个,县级保护名录87个。区域内的文化创造是特定时空下综合因素的产物,近代梁平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衰微源于当地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转变,生存环境的巨大转变导致部分传统手工艺品的内部结构(诸如文化内涵、功能等)和外部组织(诸如受众群体、经济模式等)也发生变化。本文以文化生态学视角研究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方法,探寻其中的规律性。提倡对传统手工艺的整体性保护,即系统地保护某一项目所拥有的全部内容与形式,其中包括传承人与文化空间、静态固定的物质性与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性,分析特定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探寻更合理的保护方法。
其他文献
融合报道要真正成为媒体的核心产品,就必须在深度上有所作为。2014年被称为中国媒体融合元年,此后,以各级党报、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主体的传统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高歌猛进,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空巢老年人比例持续上升[1]。预计至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2]。焦虑作为空巢老人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之一[3],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
[目的/意义]当前,国内引文数据库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现有的引文知识服务系统不能很好地揭示引文之间的结构或关系,给引文的获取、共享和利用带来一定困难。[方法 /过程]以引
带式输送机在煤矿井下的实际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目前不断扩大化的生产规模,传统的带式输送机在输送机运行上是利用静态的刚体理论,但在大倾角带式输送机上不适
呼吸及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确定H.pylori感染,分为H.pyl
本文收集了我院1955年至1982年28年间因自杀住院的部分病历,计216份。一、一般情况这些病历经整理,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自杀年份:1969年以前每年发生的例数基本稳定,在5例
为了解蚌埠市居民自杀死因,并为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现对蚌埠市1994~1996年自杀死亡情况作一统计分析。资料来源居民自杀死亡资料,来源于国家死亡定点监测城市:“蚌埠市居民医学死
人脸识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识别技术,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引入深度学习方法解决人脸识别问题,可以获得比传统方法更高得准确度和稳定性。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已在安防系统、公安
血液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的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加重患者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系统性疾病治疗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