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别使用浅刺针法或口服西药西比灵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浅刺针法在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优势,以期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浅刺针法组)和对照组(口服西医药组)。治疗组通过浅刺针法进行治疗,主要取穴:太溪(双)、太冲(双)、颞三针(患侧)。对照组予口服药物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伴随症状的评估,用于评价偏头痛的严重程度情况。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偏头痛的疼痛指数均有显著下降,且浅刺针法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口服西药组。2、《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中相关指标比较:经过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偏头痛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下降、伴随症状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在偏头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浅刺针法组的疼痛程度和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口服西药组(P<0.05)。3、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浅刺针法组临床治愈率13.33%,显效率30.00%,有效率46.67%,无效率10.00%,总有效率90.00%;口服西药组临床治愈率6.67%,显效率13.33%,有效率56.67%,无效率23.33%,总有效率76.67%。两组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浅刺针法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口服西药组。结论:以浅刺针法为主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