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AMR)联合 Z-L 反应(Z-L response,ZLR)监测在辅助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识别责任血管及评估减压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术中AMR联合ZLR监测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偏侧面肌痉挛21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3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分别在肌松剂代谢后、打开骨窗后、剪开硬脑膜后、释放脑脊液后、血管减压后及缝合硬脑膜后电刺激面神经颞支及下颌缘支,记录AMR变化及刺激阈值强度,对可疑责任血管在减压前后行ZLR监测。结果本研究所纳入21例患者在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19例患者的面肌痉挛症状在术后第一天即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术后即刻完全缓解后复跳于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即刻完全缓解率达95.23%,缓解率明显高于面肌痉挛MVD手术总体的完全缓解率(85-93%,其中术后即刻完全缓解率86%)。21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在解压前均成功诱发出AMR波和ZLR,仅1例患者在电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时未诱发出同侧眼轮匝肌AMR波形。减压前开颅、切开硬脑膜等操作未见对AMR有明确影响,而开放脑池及蛛网膜间隙释放脑脊液使1例患者AMR完全消失,并使部分患者AMR阈值强度呈一定升高趋势。显微镜下确认Teflon棉垫开责任血管后,10例患者AMR、ZLR即刻消失,1例患者在等待23分钟后AMR、ZLR同时完全消失,1例患者在减压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后仅出现下颌支AMR消失,但颞支AMR、ZLR持续存在,在进一步减压可疑AICA穿支动脉后,颡支AMR及ZLR波形消失。此外共计有9例患者(42.9%)AMR持续存在,仅表现为部分消失或阈值强度升高、波幅降低,其中2例患者(0.9%)ZLR持续存在。另有1例患者(0.5%)经显微镜下确认充分减压且未发现其他可疑责任血管,但ZLR持续存在、AMR消失。面神经微血管充分减压后AMR波的持续存在与ZLR的持续存在没有发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纯AMR或ZLR术中监测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AMR受手术其他操作影响不能诱发时,或者AMR持续存在、显微镜下不能确认责任血管减压充分时,AMR和ZLR联合监测可以为术中责任血管的判定和提高减压成功率提供更多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