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校报史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校报作为校园的舆论工具之一,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喉舌”和“桥梁”作用。校报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功能,它是学校加强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山西大学报》创刊于1943年,解放后它成为山西大学校党委重要的机关报,现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是学校重要的思想阵地和舆论宣传工具,在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以及培养现代化创新意识的人才服务等方面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可以说一部校报史,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浓缩史。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校报的历史能快速准确把握山西大学的办学态度和教育理念,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了1943年至2100年发行的《山西大学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以时间发展为主线,将校报分为四个时期:1)建国前(1943年一1949年)是《山西大学报》的初创期。笔者从全国高校校报的历史入手,详细介绍了高校校报的诞生、山西大学的创立和《山西大学校刊》的创刊背景,并且对当时校报的传播内容也予以了分析。)2建国后至文革前(1955年一1966年)是《山西大学报》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是山西大学院系调整时期,根据期间校报名称的变化,可分为《山西师院院刊》(1955年一1958年)、《山西师院周报》(1959年一1961年)、《山西大学》(1962年一1966年)三个阶段。侧重从校报的栏目设计、宣传方式和办报理念等方面分析了这个时期校报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3文革时期(1697年一1996年)是《山西大学报》新闻传播活动的停滞期。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山西大学报》不能正常出版而暂时停刊。期间出现了《新山大》(1967年一1968年)和《斗批改》(1968年一1996年)两种替代性刊物,笔者对这两种刊物的传播活动进行了评价。)4改革开放后(1918年一2001年)是《山西大学报》新闻传播活动的恢复与繁荣期。此时的校报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时任执行主编的办报活动分为三个时期:1981年一1988年(主编马兆丰)、1989年一1993年(主编张民省)、1994年一0201年(主编石海红),分别论述了校报的发展特点和传播效果,力求揭示出《山西大学报》的办报特点、历史价值与意义。从目前查阅的资料来看,国内外还没有专门针对《山西大学报》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或著作,只有极少量的资料是针对全国高校校报进行宏观阐述,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校报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方面,从史学角度的研究基本无人涉足。因而,本论文填补了校报研究的空白,通过分析《山西大学报》的发展历程和办报特色,以求使校报成为史学研究的参考依据。此项研究将对全国高校校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引起学术界对校报研究的重视。
其他文献
本文以《申江服务导报》(以下简称《申》报)为研究对象,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CRM)作为研究框架,运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作为一份面向上海都市白领中青年人群
电视节目的概念是什么呢?它是运用电视手段,把声音和画面融合为一体的电视语言,电视新闻节目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进行分析和评述的一种节
期刊
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结构调整、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