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修辞学视角下的先秦儒家话语(以《四书》为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而出现的“儒学研究”方兴未艾。西方修辞学在西方历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十世纪以来在欧美也得到了复兴。儒学与西方修辞学的诞生时间大致相近,同样地对东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产生重要和长远的历史影响。   西方修辞学是一门主要涉及言说艺术(话语的有效性、说服力、认同度等)的学科。西方修辞学视角作为一种话语分析的视角,自二十世纪被引介到国内后,被广泛应用于话语批评和文本分析中。   本文通过对儒学与修辞学的比较研究,通过应用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先秦儒家话语进行重新认识和诠释。本文从先秦儒家所面临的修辞形势和先秦儒家所进行的修辞实践着手,通过引用《四书》证据和西方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力图对先秦儒家话语进行再解读,从而提出一些新颖独特的观点,以便引起国内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思考。   在以修辞学视角对先秦儒家话语的话语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后,本文从比较修辞的角度得出以下结论:西方古典修辞传统注重言说或话语中的艺术性与策略性,并进而形成理论体系:先秦儒家虽然没有修辞理论研究的传统,但在话语实践上却也体现了修辞学特征和修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并贯彻了以“修辞立诚”为中心的先秦儒家修辞观。
其他文献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正受到媒体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主位理论的蓬勃发展,许多学者开始将该理论运用到新闻的分析上。因此,本论文意在从主位理论的角度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加强,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近些年来,人们对于研究模糊语的运用和涵义越来越感兴趣。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准确是相对的,而模糊是普遍的和绝对的。在人类的日常语言中,语言模糊现象是处处存在的,因此对其进行研
话语词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话语中起着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话语词在言语交际中不直接参与话语命题内容的表达,却表明了两个或两个以上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使语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