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新环境,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会开始了新的探索。中国工会在经历了80年代的调整和沉寂之后,迎来了新时代。进入新世纪,我国劳资矛盾不断凸显,工人正当利益诉求满足渠道不畅,群体性事件频发,“同乡会”等体制外组织频现,加之境外势力伺机策动工人运动,这给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关系,与工人关联性最强的组织—中国工会不可避免地涉入其中。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和国家对工会提出了新要求—维护工人合法权益,这为我国工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从法律制度上对工会维护职能的实现给予了保障。中国工会积极探索工人维权之路,使得工会覆盖率大幅提高,在维护工人利益方面成绩显著。由于中国工会改革缺乏全局性顶层设计和法治化行动模式,在工人与国家、维权与维稳等问题上认识模糊,在实践探索中主观性强随意性大,其它部门合作机制不健全,加之工会本身存在的“制度性弱势”等一系列原因,工会转型成效一般,工人对其认可度较低,党和国家对其满意度也不高,中国工会处境十分尴尬。继续推进我国工会转型,需要借助工人这一可持续动力和在工会式微状态下党的强力干预这一第一推动力,而这一进程需要在法治的思维下循序渐进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