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的国际流动则既是经济一体化的体现,也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伴随着资本的国际流动,企业的国际避税行为也日益凸显。当前公认的国际避税措施主要有三种: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和国际避税港。而相较于转让定价和国际避税港,资本弱化操作起来更为隐蔽,实践情况也更为复杂。因此利用资本弱化避税备受跨国企业青睐,并且近年来在内资企业也盛行开来。基于这样一种不合理避税的新趋势,很多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防范。2008年,我国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也首次将资本弱化引入其中,但是,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税收征管的低效率,我国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多止于文字,企业利用资本弱化避税的现象有增无减。为此,本文以“我国反资本弱化避税问题的探究”作题,拟对完善我国资本弱化税制建设提出几点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资本弱化的概念切入,交代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框架与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资本弱化作为一种国际避税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资本结构形式,其形成机理无法脱离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因此,相关的文献综述及述评重点基于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第二部分,资本弱化的度量及影响。资本弱化度量的研究分为度量方法、度量空间、度量指标和度量内容。资本弱化的影响则因东道国、居民公司、非居民股东不同的利益主体而不同。第三部分,我国资本弱化税制现状的博弈论分析。基于我国企业资本弱化的现状,此部分以模型或案例的形式分别从企业资本弱化偏好、企业与税务机关博弈、税务机关反避税三个视角探究资本弱化的实施影响。第四部分,反资本弱化避税的国际比较与启示。选取了英国、德国、美国和意大利四个代表性国家,每个国家的资本弱化税制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可比性。结合我国国情,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第五部分,完善我国反资本弱化避税的思考。建立“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统一规范的反资本弱化避税防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通过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扩展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内容,为资本弱化的合理度量与税制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上有助于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和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