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作品英译数量众多,在西方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享有较高的海外声誉,王安忆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英译本在西方颇受欢迎。然而目前对王安忆及其英译作品的研究较为笼统,对《三恋》英译本的研究多为片段式或单个译本解读,散落于不同学者的研究中,缺乏较为细致、全面的研究。本文在译介学理论指导下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者、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及交际效果五个方面较为细致、系统地分析了王安忆《三恋》英译本的翻译、出版、传播、接受状况。通过分析,本文发现王安忆《三恋》的英语译介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在译介主体方面,通过对香港《译丛》和纽约《新方向》出版社的分析,本文揭示了这两家出版机构的学术根源是《三恋》得以在海外出版的主要原因;在译介内容方面,用翻译的文本分析方法对文本外的作者、时空背景、主题、内容以及文本内的词汇、句式、超音段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三恋》在西方得到较高关注的文本外和文本内因素;在译者分析方面,通过分析孔慧怡和杜博妮的译者背景和翻译策略,本文发现她们的女性译者主体身份、对读者以及中国源语文化的关照共同促使她们较为成功为西方读者翻译了《三恋》;在译介途径方面,本文指出海外研究者对中国文学的学术研究以及王安忆在国际舞台的个人推广是《三恋》在西方传播的两个主要渠道;在译介受众和交际效果方面,本文从读者群体、读者反馈分析了《三恋》的译介受众,以Worldcat世界图书馆藏量为依据,分析了译介效果,从主体选择、文内修辞及译者策略三方面分析了该译介效果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对王安忆《三恋》较为细致、系统分析,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其翻译、出版、传播、接受的总体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王安忆及其英译作品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王安忆作品英译模式打下了基础。